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一个月一场梦:我的莱特币投资 从几近翻倍到如今亏损

来源:券商中国 2017-09-21 07:0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一个月一场梦:我的莱特币投资 从几近翻倍到如今亏损)

想给大家说说3个月来我与虚拟货币的一场交集,很多人会比我的“交集”更深,我先说说我的……

曾经浮盈梦一场

9月18日,在宣布停止所有虚拟货币交易业务3天后,火币网的莱特币报价为282元。一个月前在309元时买入,最高点到593元,曾经高达90%的账面盈利,最终成了一场镜花水月的浮盈梦。

从六月中旬开始关注虚拟货币,短短两个月,经历了以太坊起飞,见证了比特币隔离见证的部署和BCC的诞生,也见证了比特币破两万大关三万大关,同时还关注着ICO的乱象和狂热。这个初生的行业中上演着一切资本市场的运作手段,也因为缺乏监管而野蛮生长,投机和炒作习以为常,情怀和信仰也掺杂其中。这种复杂性让我着迷,迫切地想成为“当局者”。

最理想的当然是买一枚比特币或者以太坊,然而囊中羞涩的我无力承担每枚少则两千多则两万的价格。于是很自然地将目光瞄向了莱特币,作为最知名的主流虚拟货币之一,莱特币对比特币代码进行了改进,币圈素有“比特金,莱特银”一说。而且有个ICO项目可以用莱特币投资,这是很少见的,给了我一个入场ICO的机会。8月15日,我用借来的3000多块钱在火币网买了10个莱特币,当时的价格是309元一枚,随后几天里略有跌幅,一度跌至291.

8月24日,莱特币正式打开了上涨空间。当天最高价格达到356.9元,较前一日涨幅为7.44%,不到10天,本金3000元左右的莱特币已经带来了20%的收益。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几乎所有的主流数字货币都在连创新高,莱特币也是如此。8月27日最高价已达到399元,8月28日,则突破400达到435元,而在该价位停留了4天后,9月1日突破500大关,并在9月2号,疯长至593元。

因为最初买币并不是为了盈利,在从300到500的过程中心里并没有什么波动,但在9月2日看到价格到了500多的时候,我突然被要不要追高这个问题击中了。

当天在价格达到550多的时候,冲击600的声音一片。看着数字不断被刷新,微信群里不断有人加仓,各种利好消息被翻出来发到微信群里,所有的征兆都预示它会突破600大关,会随着比特币不断走高。这个时候我忘记了曾背过无数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我甚至没有看更多的分析就认可了这些所谓的“利好”,打电话跟妈妈要了一万块,想赶上这波上涨的车,分一杯羹。

我很清楚赚这个钱不是因为我的投资决策有多明智,不是因为我对这个东西有多了解,而只是在这种狂热中随波逐流,不用付出任何劳动,就可以得到高达90%的收益。现在回想起来,甚至都能感觉到当时那种焦虑,我已经假设了它一定会涨,不入场赚钱,就跟亏钱没什么两样,我在各种理由中权衡,但是亏钱这个假定太强大了,这种感情上的冲击简直可以打败一切逻辑。

所幸钱打过来的时候,价格已经到了590多,我觉得实在是疯狂,就没有继续追。

略带讽刺的是,当时我正在写如何评估ICO项目的稿件,里面是从各处搜罗来的,从不同角度对项目的分析。

两天后的9月4日,七部委取缔ICO的文件出台,币价应声而落,莱特币也不例外。尽管几天后有回调,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度。而我也终于开始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虚拟货币。

在近两个月的跟踪过程中,我被比特币理念的创新和设计的精妙所打动,对它运行八年未曾被击破的安全性感到不可思议。它被冠以神秘、创新和颠覆的美名,“去中心化”“无国界”这些词如同赞美诗般被传颂,我也开始不断向身边的朋友普及这些“激动人心”的概念,俨然一个信仰者。

而当时有专业做投资的朋友对我说“你作为一个记者,除了天天和支持这个的人聊,有去采访过唱衰比特币的人吗。批判性思考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如果你两边都同等力度地做了,然后还是唱多比特币,并能足够反驳那些唱衰的人,我就信你,现在我会觉得你被这些人洗脑了。”

当时我对此不置可否,直到比特币交易平台宣告停止业务后,我才开始真正去了解圈外人的看法。此时之前那些或许是刻意被我忽略的问题又开始浮现,关于价值的讨论,关于洗钱和骗局,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趣的是,在主流经济学家眼中,比特币脱离实体经济,自身因为波动大和数量有限等原因也不具备成为货币的条件,甚至可能带来金融风险。而在币圈人眼中,它是投资的好标的,是信仰,是将颠覆现有体系的创新。而这些,在前者看来,只是这场骗局的外衣。

但是我仍然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很难说哪一方是对的,或者错的。从前我很难想象,一个不掌握主流话语权,几经打压的东西会如此蓬勃发展,但就在交易平台停止交易业务后,币价又走了个深V. 20号早晨瞄了一眼行情,连遭两轮重创的虚拟货币又回到8月底起飞前的状态,接下来是再次起飞还是坠落,只能且看着了,而如今币圈流行的一句话是“利空出尽是利好”。

停不下的ICO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在6月开始关注到ICO时,尚是毁誉参半。短短两个月,只剩狂欢过后的一地鸡毛。

关于其中的乱象,已经写过很多稿件。在手记里,想写点别的小事情。

8月初,一位长期联系的采访对象说他要发起自己的ICO项目了,并将白皮书发给我看。他是币圈一位核心人物,我起初有疑,后来在与其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我看了看白皮书,对其中的技术完全不懂,但觉得团队比较完善,发起人在圈内口碑很好, 而且这一轮门槛较低,而且一直想体验一下ICO,就决定参加。

与通常意义上的ICO不同,我参加的这一轮是捐赠轮,不是通过ICO平台抢,而是一种私下的协定。在额度上,除了最初约定的,还为参与捐赠轮的人分配了额外的份额。

但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这样一条福利:“所有给我们发送邮件,表示愿意捐赠的人,都将成为我们系统的”创世者“,我们将把这个荣誉(各位的名字)刻录在区块链上,永久保存。”

这让我想起李笑来那句著名的话:“有这样一个经济体的1%,那不是很酷的事吗”。

财新关于监管可能会对ICO一刀切的报道出来后,交流时他问我,你觉得是继续ICO,还是不做了比较好呢?其实,我们不做也可以的,做ICO是为了把筹码分散出去,这对形成社区很重要。

后来这个项目还是上了平台,他告诉我,你知道我这个项目,有多少人抢吗?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有的平台,提前30分钟都挂掉了,官网页面上线瞬间,流量5万。

但随着监管的风声渐紧,该项目在9月4日央行文件正式出台之前,就开始了清退。而在七部委文件正式出台后,众多项目开始谋划出海,我联系他时得到这样的回复,“身边很多真想好好做技术的准备出走了,而那些真正的骗子,早就做好了各种隔离,避免后面监管层的追查。我们是ICO最后一个项目,正在配合监管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后来我把看到的一些清退和出海相关的法律方面的资料发给他时,说起当时的情况,他表示,有人催促退币,有人要求给予捐赠,让团队渡过难关,也有人不断发来帮助,人心,在这一刻,表露无遗。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清退,捐赠轮大部分也清退完毕。发起人表示,没有ICO我们的资金也够,当时是为了做成公众项目。

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王大炮是国内仅有的几个ICO独立测评者之一,最初他在公众号写项目评估的文章,后来获得投资成立了专门的公司,专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测评。在ICO火爆的日子里,他告诉我,“我这段时间拒绝的广告至少有几十万,有些人,明摆着让他给5万,都愿意给。但是我们都拒绝了,实在忙不过来。”

他曾经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用区块链“撸猫”的项目,并表示将于9月32号发行代币,而这样一个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后,竟有人表示要投资。其疯狂可见一斑。

对ICO来说,9月4日监管的出台是一个分水岭,业内也普遍认为是一个长期的利好。但就是在此次监管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刀口舔血”。与大部分媒体报道的普通投资者忙着退币不同,禁令颁布后,我所在的某投资群并未出现很大惶恐,一部分原因是此前经过媒体吹风已做好准备,消化了一部分利空,另一方面,因为投资者自身素质较高,本来就是主要投资私募轮,还有则是很快拟定了投资海外项目的计划。此后讨论更多的,并不是退币的事项,而是怎样出海。9月15日,交易平台停止交易后,大量的虚拟货币交易也转向场外。

我问起所参与项目的发起人项目进展时,他告诉我,这个项目此前已经筹备了一年多,目前也还在继续开发。很多专家说难落地,那是他们不懂,我也不可能手把手教他们理解,把他们教会了,我也不用做了。

再三思考后,我保留了捐赠轮的投资,想看看这个项目后续会怎么样,或许钱就打水漂了,但是万一成功了呢,而且当做素材持续跟踪也很好。但我能确定的是,监管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这场掺杂着技术信仰和财富幻梦的潮流并未停歇,而正在以更为隐秘的方式向前涌动,裹挟其中的,除了梦想改变世界的极客,还有蠢蠢欲动的投资者。

(原标题:这仨月我经历了啥?跟我妈要了一万买比特币,想赶上这趟狂飙的车)

(责任编辑:DF316)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