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这位迷恋中国文化的美国超级富二代 捐了一家大医院

来源:投资界 2016-10-19 13:19: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这位迷恋中国文化的超级富二代,捐了一家大医院,影响了中国100年!

今天报君要讲讲这个并不广为人知的故事,并不是着迷于财富、权势所能缔造的荣耀和伟业,而是从这个故事里深深感受到:文化可以产生跨越国界的影响力,而追求极致的决心——不管它是发自平凡者,还是显赫者,是推动人类创造文明成果的强大动力。

提起协和医学院,那是一个能代表中国现代医学尖端与前沿的名字。事实上,它有着非凡的出身,堪称中国最早、最现代化的医学院和医院。

今天,在北京的东单三条,协和医院建筑群的雕梁画栋,与俄式大楼、现代大厦交杂在一起。

一块标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门牌,揭示这里的悠久历史。

但从外表上,已难以看出,它与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

这段医学院的创立故事,在100年前称得上惊天动地,它缘起于一个西方超级富二代对中国文化的迷恋,而最终打造及运营它的规格与水准是无与伦比的,几乎称得上启蒙和塑造了中国现代医学业。

今天报君要讲讲这个并不广为人知的故事,并不是着迷于财富、权势所能缔造的荣耀和伟业,而是从这个故事里深深感受到:文化可以产生跨越国界的影响力,而追求极致的决心——不管它是发自平凡者,还是显赫者,是推动人类创造文明成果的强大动力。

1

我们故事的主角叫John D. Rockefeller Jr,人称小洛克菲勒,不错,他有一个我们拼不起的爹,是美国现代商业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被称作billionaire(十亿美元富豪)的人。

他就是老洛克菲勒,依靠石油的垄断性经营发了财,真正地以其个人的财富力量,敌得上一个小型国家。

你夸他是经天纬地的商业奇才也好,骂他是冷酷邪恶的强盗资本家也好,反正到了晚年,他有自己一百辈子也花不完的钱。但巨额的财富并没有使他快乐,晚年的他深深陷入了忧郁。

他的好友兼个人顾问弗里德里希·盖茨(有宗教工作经历)给他建议了一条道路:将钱捐出去,并且用他经商的天才,去运作他捐出去的钱,让他的钱对世界真正产生看得见的改变和推动。

老年洛克菲勒,慈善让他的晚年开了新挂

老洛克菲勒照做了,因此他由美国第一个超级富豪,又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第一个现代慈善家,(现代慈善家不仅把钱捐出去而已,而且负责运作他的钱,使其产生社会效应)他捐掉了大量的钱,并且真的,因此重新变得开朗起来。他捐资创办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这成为他活着时所从事的慈善事业的一个标志性成就。由于洛克菲勒的慈善之举在当时的美国还是个新鲜事物,受到当时政府和政策的不少掣肘,因此他希望他的钱不仅施惠于美国,也能施惠于任何他愿意投向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背景,我们的小洛克菲勒(以下简称小洛好了)该正式登场了,作为老洛这位超级强人的公子,自然地,他其实是活在老爹的阴影之下,因为他注定不可能在商业领域创造老爹那样的成就,也许由于这一点,小洛从小是个沉默寡言、气质抑郁的人。他为人正直善良,称得上是老爹的一个乖宝宝,没有多少富家公子的坏习气,最大的一点个人爱好便是收藏艺术品。

从青年时代起,小洛就经常去百货大亨本杰明·奥特曼家串门,去看他家收藏的各式华丽的中国瓷器。

这个瓷器博物馆,有许多藏品来自当初小洛的私人收藏

也就是从那时起,小洛成为了一名中国清代瓷器的狂热爱好者。

几十年后,小洛的儿子戴维,脑中还印着小时候的清晰画面:父亲拿着放大镜,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地端详他所收藏的那些中国花瓶,沉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对中华文化的迷恋,已融进他的血液中……

1915年,银行大亨J·P·摩根生前收藏的所有中国花瓶被公开拍卖,尽管此时的小洛已39岁了,但他还是不得不向父亲老洛贷款,因为这批花瓶的价格高达两百万美元。为获得这笔贷款,小洛写信对老洛说:“瓷器是我唯一的爱好,也是我唯一想要花费金钱的地方。尽管这项爱好花销不菲,但它十分安静,低调而不张扬。”这封信让本来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老洛,也被感动了,最终将他这批瓷器买下,完全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儿子。

1913年,老洛的基金会成立以后,他将打理基金会的重任交给了正直、可靠的小洛。这成为小洛在中国捐建协和医学院的又一个重要前提。

2

早在1902年,小洛资助过的一个宗教团体,就给他带来了他所关心的中国的最新消息,这个团体在中国考察,看到了一个古老的社会正在发生的剧烈变化。他们认为教育和社会改革,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是很重要的。

古老的中国,正剧烈变动中

1906年,芝加哥大学校长贾森又告诉他,应该在中国及早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一所完全无教派的,有着最高理想和最大宽容的大学。”贾森的想法,让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小洛十分激动。此时的中国,从行为方式到思想观念,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同时又正向西方开放,不断吸收新事物。这给了他们一片广阔的天地进行试验。

小洛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老洛拿出一大笔钱,让他再派团前往中国考察。1909年,考察团递交了报告:西方大学所体现的科学理性可以解中国现代化成功之谜。但办一所像芝加哥大学那样的综合大学,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行不通,建议转向医学。因为医学正好是科学与教育、改造社会与改造思想的结合点,又是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特别是在政局动荡不安的中国,医学最没有争议。

191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刚成立不久,小洛又专门针对中国的医学和教育,派出了一个考察团,在四个月的时间内,考察团遍访中国十几个城市的学校和88家医院,并就新医学院的标准广泛征求意见。

当时有两种看法:一种主张标准低一些,以适应目前需要;另一种则主张从长远利益出发,办高标准学校,培养顶尖人才,将来占重要的领导位置,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是建一般标准的学校,还是高标准学校?

考察团建议采纳后者,当时的中国,突破持续多年的教会教育十分必要。因为教会从底层推动教育是极度愚蠢的。顶尖的教育才是需要的。将顶层的人教育好,由他们教育层次低一些的人,再依次向下,这样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

次年,第三个考察团又来到中国,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考察。

三次考察的结果,让小洛下定决心:在中国的文化之都北京,创办一所集教学、临床、科研于一体的高标准医学院。

为此,他还专门设立了在华机构。

1915年6月,基金会用20万美元,购买下一所教会医学院的全部资产,并将新的医学院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下设一个临床医院协和医院,此后,“高标准”便一直贯穿在协和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选址及建筑,就是如此。

他们费了不少周折,收购了豫王府的旧址,面积达六十余亩,计划建筑十四座新楼。并邀请设计过哈佛医学院的著名建筑师柯立芝,主持规划协和医学院的建筑工作。

这位在美国声名赫赫的建筑师,第一眼看到“豫王府”,便被中国建筑的壮丽所倾倒,他决心修改自己原先的设计稿,打造一座“中西合璧的,有着宫殿式外观的校园和医院群建筑”。在外观上,柯立芝保留了许多如“拱顶”和“琉璃瓦”这样的中国元素,而建筑内部,则是一水儿当时最为考究的西式设备,连水汀管、门锁、抽水马桶都是从美国运来的。

这样的考究和设计带来的花销是惊人的。

协和医学院的建筑预算本只有100万美元。到1919年底,建设学校的所有费用竟已达到750万美元。

小洛对设计中的中式建筑细节有着强烈的兴趣,他坚持要求柯立芝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完成。

小洛要求建筑师“不惜一切代价”建造一所最好的医学院

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小洛乘坐轮船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从美国赶来出席开幕典礼。中美两国政界、科学界、教育界要人齐聚,时任总统徐世昌派来颜惠庆代表其发表演说。

开幕典礼成为北京传诵一时的文化大事件,当时任教于北大的胡适,在日记中提到协和医学院的典礼:“自有北京以来,不曾有这样一个庄严仪式。”

1921年,协和医学院盛大的开幕仪式

3

如果说协和医学院的建筑只是形式,那么协和医学院的教育,则实实在在地践行着更为严苛的高标准。

为保证生源质量,协和规定,正式入学前需先读三年预科,这一要求比同时期的美国还多一年。

协和的医预科不仅时间长,范围也广,从自然科学、英语,到看似与医学无关的人文科学,都被包括进来。

而且,这些预科课程还被安排进综合性大学。由于协和医学院的高标准,当时的中国,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能够达到协和期望的医预科水平。为此,洛克菲勒基金会拨款资助燕京大学等13所综合性大学,提高教学水平,并整整持续八年。协和的医学预科生,必须用三年的时间,坐在燕京大学的课堂里,听梁启超的弟弟梁启雄讲《史记》,听聂崇岐讲《中国通史》,听沈乃璋讲《普通心理学》,听赵承信讲《社会学基础》

协和如此重视人文科学,是因为它认为培养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人文科学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在结束医预科学习后,学生并不能直接升入协和医学院本部,而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并参考预科时的各门成绩和老师的推荐语。协和毕业生张之南回忆,当年考试过关后,“还要经过很特殊的面试,教授请考生到家吃饭,边吃边谈,谈家庭、志向、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等,一律用英语对答。在此过程中,了解考生的举止、言谈、表达和英语会话能力。”

最终能够升入协和医学院的只是少数。毕业于协和、日后成为中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的吴阶平说,“1933年我考入燕大医预科,全班共有52名同学,到1936年考协和时,却只有15人被录取。”

考入协和医学院本部后,等待学生的是更为艰苦的征途。吴阶平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经历过的协和一年级医学生的作息时间表:

早8点从宿舍到学校,

12点过后才下课,赶回宿舍午餐,午休不超过半小时,又赶到学校,

下午2点开始实验课。

虽规定5点结束,有时却拖得很晚。记得有一次,直到午夜1点做出实验结果才罢手。

一般情况下,6点晚餐,然后到图书馆自习,

晚10点图书馆闭馆,

回到宿舍继续学习到12点以后才能休息。

考试前更是紧张,有的同学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地复习功课。

由于学习过分紧张,学生的健康状况普遍下降,还有一些学生得了结核病。学校方面为此提高了伙食标准,并补贴了伙食费。

如此这般的用功背后,是协和残酷的逐级淘汰制。老协和流传的说法是:“一门不及格必须补考,两门不及格要留级,三门不及格就要扫地出门”。

而这里的及格线,不是六十分,是七十五分。吴阶平回忆:我们上一班读完一年级后,

因学习成绩不合格离校的有4人,留级的有4人。

严苛的高标准教育,终于没有辜负小洛寄予的期望。协和,成为中国最早、最现代化的医学院和医院。教学上,培养了如林巧稚、吴阶平、诸福堂等一批顶尖名医,为日后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种子和骨干。科研方面亦成绩斐然,比如从中药大黄中成功提炼麻黄素,成为研究中草药成功的典范,此外还有对中国常见寄生虫病、黑热病和斑疹伤寒的研究等。

这一时期,协和成为了亚洲医学和研究方法的最高标准,对日本和印度的高等医学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最重要的是,它使中国的西医从高起点出发,而不是跟着一些单以治病为目的的教会医院缓慢前进。

4

当协和医学院运行达到成熟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将对华资助的重心转向了乡村建设,从金字塔尖端的精英,走向了中国最需要帮助的广大乡村。

1951年,中国解放后第三个年头,协和医学院收归国有。至此,洛克菲勒基金会不得不停止了最后一笔拨款。负责建造和运营协和医学院的机构也被迫离开中国。心情沮丧的小洛写信给朋友说,对协和医学院脱离洛克菲勒基金会表示遗憾,但他希望这所学校将继续执行它的使命,“我们不应认为这所学校的用武之地提前终止了,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管理而已……让我们希望、祈祷和相信,所有的一切必将有最完美的结果。”

洛克菲勒基金会后来将资助重点转向了乡村建设,

小洛的这些话,有聊以自慰成份,但其实也是正确的,如今,协和医院依然是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存在,它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一直到今天……

只不过它背后的创始者,随着年代的久远,已没有太多人知道,但对于一个深深迷恋中国文化的慈善家来说,虚名早已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