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有待增强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有待增强)

日前,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日前,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毛盛勇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该银行确定的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7的保守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5万-25万元人民币。毛盛勇强调,不论是以汇率还是以购买力平价测算,这个标准都不影响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判断。

应当说,月薪2083元(年收入2.5万元)就被列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有点太低,因为在舆论长期而又广泛的讨论中,中等收入群体几乎等同于中产阶层,而这一阶层的收入可能需要家庭月收入超过2万元。月薪2000多元即使在中小城市,按照目前的房价(房租)与生活成本,可能仅仅够基本的温饱。而即使是按这样低的标准,中国才有3多亿人满足。这说明,中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差距太大。

按照统计数据看,相对于中国的物价,中国人普遍收入比较低。在个税起征点调整到3500元后,2015年,当时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曾表示,当年缴纳个税的人只有2800万,占人口总数的不到2%。但是,从中国人海外购物的数额、从各地房价不断飙升看,似乎中国人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因此,将收入数据与购买力现状中和之后,说中国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可以成立。

强调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主要目的是想显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国内消费潜力,从而具有非常强的韧性。改革开放后,中国长期依靠出口维持经济增长,过去十多年投资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当前外需低迷且贸易保护主义氛围越来越浓厚的环境下,在降低杠杆率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出口和投资这两驾马车的作用会削弱,消费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是,我们可能高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这是因为,与收入增长相比,中国增长过快的资产价格与物价使得居民购买力降低。从CPI数据看不出中国存在通胀的现象,但人们的体会则是另外一码事。首先,过快上涨的房价(没有进入CPI指数)让中国人的购买力大幅降低。其次,服务业、农产品等价格在不断上涨,尤其是与人工有关的服务业。

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因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上涨较少。不过,由于2017年PPI上涨了6.3%,而且这个趋势依然持续,使得今年中国通胀压力较大。元旦过后一些企业宣布提价,涨价潮可能来临。由于货币政策或其他政策原因,导致成本不断提高,推动物价上涨;而在消费端,由于收入增速减缓,购买力趋弱,导致消费减少。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十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并过度依赖地产业,在信贷与债务驱动下,资源主要流向上游 行业,比如大规模的投资吸收了过多劳动力以后不断抬升整体劳动力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上涨的资产价格与人工成本,使得城市中产阶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削弱了他们的消费能力。而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的收入不可持续,因为他们从事的主要是项目就业而不是稳定职业,从而很难形成可持续的消费力。

现在,在降低杠杆率以及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严格调控房地产业的背景下,投资将逐渐放缓,低端劳动力就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成本依然在不断提高,PPI最终会向下游传递。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到未来的内需。

截至2017年11月,我国居民贷款余额超过40万亿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约4.5万亿元,按照2017年GDP保持约6.9%的速度增长估算,年底居民杠杆率大约是57%。大规模普及的现金贷以及其他民间借贷支撑的透支消费并未纳入其中。

如果购买力不断削弱、杠杆率不断上升,高达3亿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就会不断降低,经济韧性也会随之减弱。显然,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以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