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谁在推动“爆款”基金?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1-17 10:23: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谁在推动“爆款”基金?)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权益类基金发行明显回暖,发行规模频频突破50亿元。这背后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推动。不过,火爆背后往往蕴藏着风险,投资者在追逐绩优基金的同时更要保持一份清醒。

为什么会出现“爆款基金”?首先,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显著,“炒股不如买基金”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数据统计,2017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的涨幅分别为6.56%、8.48%、21.78%;2017年之前上市的3029只股票中收益率中位数仅为-20.68%,77%的股票是下跌的。对比来看,2017年之前成立的1733只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剔除联接基金,A/B/C端只保留A)平均收益为12.25%,中位数为10.41%,84%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更有27.69%的基金取得了超过20%的收益。

“市场风格日益趋向基本面,基金收益好于炒股可能成为常态。”一位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总监表示,2017年炒股不如买基金,2018年这样的情形应该还会延续。

近期市场回暖,沪指11连阳、上证50指数12连涨,激发出基金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关注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者明显增多。而且,“爆款”基金多为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管理,普通投资者急于寻求好的投资渠道,两方面可谓一拍即合,优秀基金随即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一批爆款基金的出现,除了基金经理业绩好,也少不了基金公司卖力地做渠道预热。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基金公司提供了相当具有吸引力的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十分重视,也促进了销售效果。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发行火爆的基金后期保持较好业绩的并不多。虽然明星基金经理之前业绩不错,但他们也不能做到跑赢所有市场行情,因此需要保持理性的期待值。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如果非常信任某位基金经理,也可以关注他管理的其他老基金。有时候新基金规模太大,也会对操作产生影响。尤其是近期“爆款”基金多为定开封闭式产品,有些必须封闭两年或者三年才能赎回,投资者需要格外注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更需要提醒投资者重视的是,在买基金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真的准备好投资,还是仅仅追逐热门,盲目“追星”要不得。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