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券 - 最新资讯 - 正文

知名私募把脉债市四季度或反转 风险整体可控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8-06-11 08:15: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知名私募把脉债市四季度或将反转)

今年春季,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小阳春”,但5月份之后市场再度陷入低迷,债券发行取消。债市调整何时到头?

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上广深多家大型债券私募,整体来看,私募认为基本面对债市形成支撑,系列政策在过渡期之后长期利好债市,信用风险整体可控。四季度趋势或将反转,迎来配置机会。

“小阳春”后债市震荡下行

债市熊市好像看不到头,当前10年国债收益率回调至3.65%,投资人士看来,债市参与主体需要更加理性。某百亿债券私募副总经理感慨现阶段债市的窘境。“今年5月份之前债市还算好,之后的信用事件导致机构避险情绪浓厚,一卖价格就跌,形成恶性循环,流动性丧失。”在他看来,打破这种循环首先需要债市参与主体更加理性。

在今年3、4月份,债市曾呈现一阵“小阳春”,有观点认为或是避险情绪给了债市支撑。但在不少债券投资人士看来,很难说其中有多大的相关性,中国债券市场主要还是受国内因素的影响较大。千为投资执行董事兼投资总监王林认为,近两年,宏观、通胀因素对债市的影响基本消失,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则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王林对未来市场较为乐观,认为实体经济承受高利率有限,债市收益率再度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债市或有机会。

银叶投资也表示,基本面对债市形成强劲支撑,看好下半年的债市。蓝石资管研究总监赵博文认为,三季度债市或仍震荡为主,预计四季度反转。

资管新规长期增加债市配置需求

今年4月份资管新规落地让债券投资人士对债市充满期待,其逻辑在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长期看将形成对债市的配置需求。银叶投资认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对贷款和标准化证券资产的需求增加,非标资产投资减少。债券需求中,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配置增加、尤其是短久期的品种,而低等级信用债的配置会下降。

君诺合泰资产执行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梅建予也表示,银行理财调整短期对债券市场的资金没有那么强的影响。但过渡期以后,需要观察银行资管转型怎么做,资管子公司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银行资管子公司能够做起来,会形成对债市的配置需求。

蓝石资管研究总监赵博文同样认可监管政策有利于资金从“非标”流向标准化的债券市场的逻辑。此外,他还表示,监管思路从之前的从“价”监管转变为从“量”监管,央行资金投放在边际上也将从此前的“量足但价不低”转变为“量足价降”。因此,未来债市将再次迎来一个较为确定的、长期的牛市。

但短期来看,新规对债市的冲击也是难免的。久期投资董事长姜云飞表示,资管新规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市场结构:一是对于非标资产期限错配的限制,长期非标资产需求可能下降,加剧企业融资的难度;二是理财产品规模稳定性下降以及产品净值化管理的要求,导致资产的期限偏好短期化,对中长期债券的配置需求下降。

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债市动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信用风险的担忧。2015年以来,市场的风险偏好不断下降,今年避险情绪更为浓厚,债券取消发行的情况屡见不鲜。

银叶投资介绍,今年以来,取消发行的主体中地方国企占比68%,民营企业占19%,地方国企多数为中低评级的平台公司,显示出投资者对中低评级城投和民企的规避情绪。

赵博文判断,信用事件会造成脉冲式影响,但并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随着资管新规特别是针对银保体系的新规细则落地,前期处于观望的资金会逐步入场,缓解信用债发行压力,这种市场自我驱动的信用风险有望逐步缓解。

王林表示,今年上半年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央行做了对冲,利率债表现不错,资金面相对不是很紧张。7、8月份市场可能还有压力,但整体看信用风险相对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姜云飞判断,短期内信用风险仍是主要矛盾,各个市场仍会受信用风险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信用风险的不断暴露是我国经济处在长期L型增长区间之前考验期的体现,也是经济和金融体系自我更新的必要过程,有利于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未来“城投信仰”、“上市公司信仰”等都会被打破,回归本源,始终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基本面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