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穿鞋是很有学问的。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长时间穿高跟鞋会使跟腱永久变厚变硬,当换成平底鞋时,小腿肌肉受到拉伸会产生疼痛感。像张小姐这样,从10厘米高跟到平底鞋,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足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力学的角度来看,高跟鞋的鞋跟最好在3-5厘米,而完全平底的鞋也并非是最理想的选择,最好稍微有2厘米的鞋跟。
高跟鞋同一双不要天天穿
穿着高跟鞋时,为了不摔倒,人的重心会往前移,而腰、臀部的肌肉都要努力配合协调以平衡身体。从足躁外科的角度说,鞋跟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5厘米,但现在不少鞋子设计的鞋跟都超过10厘米甚至更多,有的鞋穿上去后,脚都接近立起来了,穿两小时可能要两天才能缓过来。
高跟鞋过高、穿的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拇趾外翻、跖骨头痛等。女生过早穿高跟鞋,还可能导致足弓内翻。男性的内增高鞋也不能无限度地高,但因为内增高鞋通常鞋帮较高可以护着脚踝,稳定性比女性的高跟鞋稍好。
高跟鞋是足踝外科医生最不主张穿的鞋类,理论上来说高跟鞋鞋跟以3-5厘米为宜,超高的高跟鞋并非完全不能穿,但一要注意安全,二是不要天天穿。
其实最好是分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鞋。以女性来说,条件允许的话,每人最好有4-6双鞋,两双高跟皮鞋、两双凉鞋再加上运动休闲鞋,每天交替着穿。
平底鞋易引起跟痛症
过高的高跟鞋是足部健康的大敌,那么,完全无跟的平底鞋似乎就能冠上“健康”二字。其实,鞋子太高不好,太平也不好。
人的脚板不是平整的,有一定的弧度,称为“足弓”,它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分散,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足弓可以吸收震荡,但足弓过高,韧带过紧,或足弓过低,韧带松弛、足肌乏力,均会引起疼痛。
经常穿平底鞋,使足部重心后移,有可能会促使足弓弹性丧失,更不利于负重和行走。穿着平底鞋使人的重心过于靠后,走路时脚后跟砸地,震动可传到脑部。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加,老年人足底肌肉和韧带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引起足弓弹性丧失,负重能力大大下降。若长期穿着完全没跟的平底鞋,站立或行走时间一长,就会容易感到足、踝、膝、髋、腰等多个部位疼痛。经常穿无跟的平底鞋会引起以下症状——扁平足,足、踝、膝、髋、腰疼痛,足部、小腿肌肉、韧带损伤。
芝加哥足科医生美耿-菜希博士表示,平底鞋似乎比高跟鞋更健康,实际上像芭蕾鞋或帆布鞋等平底鞋也会导致脚痛。鞋子里面因缺少必要的衬垫而导致脚底韧带和跟腱过于拉伸,影响脚弓,导致脚底筋膜炎。因此,鞋子应该有一定的坡度,以2-3厘米为宜。穿平底鞋需要增强支持脚弓的小腿肌肉群,多做脚趾操。抬高大脚趾,其余脚趾保持不动。摆动脚趾,用力揉脚部,有助于刺激神经末梢,放松双脚。每只脚做20次抬高脚趾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