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产品动态 - 正文

2015纽约广告节中国首映 与创意不期而遇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电子银行网讯,由清华经管学院、清华EMBA教育中心、清华EMBA媒体同学会、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清媒大讲堂——第58届(2015)纽约广告节世界最佳作品中国首映“活动于6月14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

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建,清华E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孙美琦,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总经理、中国电子银行网CEO季小杰,纽约广告节中国首席代表吴金君,智威汤逊北亚区首席创意长兼中国区主席,2014年度“戛纳广告节”金奖得主、2015年度“纽约广告节”一等奖得主陈耀福, BBDO大中华区主席兼执行创意总监梁伟丰,清华EMBA媒体同学会秘书长、中国电子银行网总编许小青等嘉宾以及清媒同学会成员、清华校友、在校学生400余人出席了本次“清媒大讲堂”活动。

据举办方介绍,第58届(2015)纽约广告节全球颁奖典礼于2015年5月21日晚在纽约百老汇隆重举行。60个国家400位全球最顶级的创意大师评委团,从全球89个国家,2万多件参赛作品,评选出最好的广告。而此次是纽约广告节最佳作品在中国的首映,旨在让与会者欣赏世界上最好的广告,遇见最好的创意。中国电子银行网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

高建: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是教育的核心诉求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建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建表示创意是广告的灵魂,也是教育的核心诉求。他说,广告是一个要求不断自我突破的行业,它给创意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并以视听的方式将创意体现得淋漓尽致。高教授从经管学院的教学项目出发,表示创意和创新的出发点来源于创造力,其核心是好奇心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将创造力和产品进行有效的对接,就成为了优秀的作品。

季小杰:追求极限创意成为品牌营销新常态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总经理、中国电子银行网CEO季小杰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总经理、中国电子银行网CEO季小杰则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解读了互联网时代广告所需的创意元素。她表示,互联网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点被提到新高度, “消费者价值”和“消费者体验”被互联网思维视为品牌营销的核心理念,追求极限创意已经成为品牌营销新常态。按照互联网思维去考量,好的广告创意不仅要精准展现一个品牌和产品,还需要让人产生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追求极限创意已经成为品牌营销新常态。

许小青:抓住受众的“心”是广告创意的核心需求

清华EMBA媒体同学会秘书长、中国电子银行网总编许小青

清华EMBA媒体同学会秘书长、中国电子银行网总编许小青则从媒体变革出发,说明了广告创意的重要性。她表示,对于媒体人来说,无论是坚守传统媒体还是转型新媒体,都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媒体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自身遇到的问题。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也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传播主题无限增多,传播内容海量化,受众注意力被高度分散,而需求却越来越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好的创意抓住受众的“心”将是品牌推广中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梁伟丰:问更好的问题 得到更好的创意

BBDO大中华区主席兼创意总监梁伟丰

通过与世界顶级广告营销大师的零距离交流,与会者仿佛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文化和营销之旅。

BBDO大中华区主席兼创意总监梁伟丰以“问好一点的问题”为主题,为与会者,分享了一些他亲自操作或参与的案例,如益达广告片、大众Kombi等知名品牌的广告策划。他认为广告的核心是要解决产品面临的问题,而有些品牌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广告来解决;在解决过程中,问一个比较不同的问题会得到非常不同的答案,而在广告业,不同的答案意味着更好的创意。

陈耀福:广告需要本土洞察力及国际执行力

智威汤逊北亚区首席创意长兼中国区主席陈耀福

智威汤逊北亚区首席创意长兼中国区主席陈耀福以品牌创意为主题分享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案例,比如现代汽车、别克汽车、支付宝等。他表示,中国的广告人适合做一些注重于本土洞察力、并有国际执行力的作品,这样可以让本土消费者更理解你的品牌。他建议,在中国做广告需要“接地气”,可以像拍电影一样用幽默感染观众,广告要有自嘲的精神。

吴金君:创意启发未来

纽约广告节中国首席代表吴金君

纽约广告节中国首席代表吴金君以“创意启发未来”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了2015纽约广告节最新获奖作品。5月21日在纽约百老汇颁奖,今天(6月14日)获奖作品在中国首映。

吴金君分享了纽约广告节各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包括平面作品、户外作品、公益作品以及整合营销获奖作品等。在吴老师的带领下,与会者仿佛置身纽约,亲历纽约广告节颁奖现场,感受获奖作品的魅力。并跟随着国际创意大师打破保守的藩篱,走出固化的僵局,与创意不期而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