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产品动态 - 正文

邵平:今年恐有银行出现利润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7月9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未来银行之路•挑战与升级”为主题。监管层领导、银行业高管、专家学者等重量级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并就当前银行业的相关热点话题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电子银行网()作为本次活动的合作媒体全程直播本论坛。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参加本次论坛并发言。他在会上就银行业未来走向、当下挑战以及战略转型升级的话题做了发言。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

中国金融正在崛起

邵平在发言时引用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内容,“从2000年—2010年,全球经济中心以每年140公里的速度东移,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东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每年500公里。”“2008年—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45%来自一个国家,这就是中国。”他表示,中国的金融必将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版图中的崛起而崛起,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如当年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向美国,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之路必然充满着光荣与梦想,只是我们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银行业的大跃进时代已经结束

关于银行业面临的挑战,邵平认为,今天银行所面临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寒风刺骨的。中国银行业进入了30年来未有之变局,最明显的变化先在盈利水平断崖式下滑,他指出,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长势头12.8%,2014年这个数字降至了个位数,只有7.7%,2015年的一季度这个数字又被打了折,是3.2%,“过去银行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年年难过年年都过得去”,目标再高总能实现。我们过去都认为自己法力无边,只要长缨在手就能缚住苍龙,现在来看规律已经开始顽强的发挥了作用。银行业从大跃进的时代无可挽回的结束了,银行业现在的日子确实很难过。他预言,今年有的银行可能利润将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利率市场化前 银行就像新媳妇上轿

在谈到经济升级的问题是,邵平指出,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必须完成利率市场化,这是银行业面临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大背景。他认为,随着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利率上浮驱动扩大到50%,利率市场化应该说只剩下了最后的10米或者最后的10米。但是对于银行业来说,银行业习惯了被计划经济计划的束缚,已经完全自由了好像还有点不适应。所以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最后的跳跃之前,银行就像新媳妇上轿,既兴奋又紧张,憧憬着未来的幸福,又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他指出,一来现在的刚需兑付文化被打破,利率市场化就算基本完成了,这是大势所趋。所以银行业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起点上,过去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如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流动性管理等都需要升级换代,具体的细节今天的时间限制无法展开。  

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标志着同质化竞争时期的结束

邵平认为,新常态的产业化让旧常态的同质化竞争已经难以维系。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目前的风险形势,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风险中集中爆发,让这个领域的融资功能几乎丧失殆尽,同时银行在同质化竞争中为了迎合客户放弃原则、过度融资的必然结果。

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标志着同质化竞争时期的结束,也昭示着差异化发展时期的到来,因为在新常态下机会是结构性的,也许各家商业银行需要更多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历史传承、风险偏好、文化基因出发,来确立各自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也许才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独领风骚,最终形成错位竞争、百花齐放的局面。

邵平在会上说,他在学习了各家银行战略转型的动向后总结到,各银行的转型方向高度趋同,国际化、集约化、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智慧经营等六个关键词。

综合金融成功的三要素

邵平在会上还总结了综合金融成功的三要素:一,市场机制是基础。应当坚持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综合金融一定要更广阔的视野,应该是社会层面的综合金融,而不仅仅是集团层面的综合金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价值,市场经济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逐利的各方经过多次博弈后会找到最佳的价值定位,在平衡点附近综合金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二,统筹规划是保障。以市场化原则为基础,坚持顶层设计,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因为只有这样跨界、跨业、跨部门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三,考核激励是关键。要善用激励、用活激励,启发内部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他指出,商业银行的升级不管是大到商业模式的升级,还是细到产品的创新升级,都是建立在最基本的逻辑和规律之上,对商业银行而言,升级所围绕的核心规律应该是稳健经营,浮躁的、盲目的、缺乏实践检验的创新升级只会最终酿成苦果。

以下是邵平的发言实录:

非常高兴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论坛。刚才主办方给了我这个奖项,也受之有愧。刚才听了几位嘉宾精彩的演讲非常受启发。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未来银行路:挑战与升级”,我想借这次机会跟大家讨论和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银行业未来走向,光明之路的信心。

第二,关于当下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三,关于国内银行战略转型升级。

一,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未来银行路”,我认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尽管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但从全球经济长周期看,我们或许对未来不应该那么悲观。有一个长期趋势应该值得注意,那就是全球经济格局已经进入东升西落的态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从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看,2000年—2010年,全球经济中心以每年140公里的速度东移,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东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每年500公里。

这其中中国扮演的角色超出了想象,2008年—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45%来自一个国家,这就是中国。经济决定金融,我坚信,中国的金融必将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版图中的崛起而崛起,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如当年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向美国,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之路必然充满着光荣与梦想,只是我们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二,这次论坛的副标题是“挑战与升级”。先说挑战,今天银行所面临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叫寒风刺骨,中国银行业进入了30年来未有之变局,最明显的变化先在盈利水平断崖式下滑,我坚信在座的各位同行、银行家的感受,应该是从业以来最为深刻的。

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长势头12.8%,2014年这个数字降至了个位数,只有7.7%,2015年的一季度这个数字又被打了折,是3.2%,有人戏说,过去银行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年年难过年年都过得去,目标再高总能实现。

我们过去都认为自己法力无边,只要长缨在手就能缚住苍龙,现在来看规律已经开始顽强的发挥了作用。银行业从大跃进的时代无可挽回的结束了,我们现在的日子确实很难过。今年有的银行可能利润将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再说一说另外一个主题升级。还是那句话,经济决定金融,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之共生共荣的银行必然同步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必须完成利率市场化,这是我们银行业面临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大背景。

随着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利率上浮驱动扩大到50%,利率市场化应该说只剩下了最后的10米。但是对于银行业来说,我们习惯了被计划经济计划的束缚,已经完全自由了好像还有点不适应。

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最后的跳跃之前,我们就像新媳妇上轿,既兴奋又紧张,憧憬着未来的幸福,又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我感觉,一来现在的刚需对付文化被打破,利率市场化就算基本完成了,这是大势所趋。所以银行业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起点上,过去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如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流动性管理等都需要升级换代,具体的细节今天的时间限制无法展开。

而且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银行家的升级没有标准答案,我今天更想谈一些形而上的问题,理念转变的问题,希望引起大家深入的思考。

银行业的升级,实际上最近两年已经开始,从2013年起,我国的银行业就开始进入了密集的换届期,以此为契机,各家银行都在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找未来的发展之路,说到升级自然会想到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不知道我们自己为何成功,或者自己都相信了错误的成功理由,就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段时间我认真梳理了近十几年来银行业发展的路径,发现我国银行业的鲜明特征是同质化竞争,统治化过去并非完全是坏事。

先说旧常态下的同质化,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上升时期,很多的行业进入了成长的狂欢期,在这个时候机会是普遍的,银行只要紧跟房地产、基建、地方政府平台等这样的主流行业、主流客户,机会就满满的会向我们走来。如果那时不采取跟随战略,不随大潮而动,为了特色而特色,为了转型升级而刻意为之,势必会掉队。那个时代的同质化竞争,获取是当时理性的不二选择。

另外,我们也新禧的看到,这样的同质化大发展时期,我们的行业中,特别是辜负之银行中最近几年也呈现出了不少差异化发展的亮点,我们出新了零售制,出新了小微支付,也出现了同业支付,这些银行在个别细分领域已经奠定了先发优势,这是我们银行业的骄傲。

再说一下新常态的产业化,旧常态的同质化竞争已经难以维系,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目前的风险形势,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风险中集中爆发,让这个领域的融资功能几乎丧失殆尽,同时我们在同质化竞争中为了迎合客户放弃原则、过度融资的必然结果。

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标志着同质化竞争时期的结束,也昭示着差异化发展时期的到来,因为在新常态下机会是结构性的,也许各家商业银行需要更多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历史传承、风险偏好、文化基因出发,来确立各自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也许才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独领风骚,最终形成错位竞争、百花齐放的局面。

现在再说说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段时间我也认真的学习了各家银行战略转型的动向,基本可以用这么几个词,就是国际化、集约化、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智慧经营、六个关键词来概括。大家想想,转型的方向高度趋同,我们这不是又回到了同质化嘛。我们是否又不约而同走到了一起,当然也不排除各家银行和各位银行家没有把独门秘笈拿出来,真正战略都对外不宣。

我就谈一点综合金融的问题,因为市场都说我们平安综合金融是优势,的确如大家知道的,平安银行比较早的迈出了综合金融的步伐,到现在为止也是我们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做好综合金融应该是未来我们战略升级的重点。

目前,国内针对银行的分业经营限制在放松,监管允许银行设立子公司,发放券商牌照,各家银行现在最热门的战略就是讲综合经营,这是客户经营需求化、监管意图导向、银行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表内业务被限制以后,银行业务向表外、表表外扩张,向其他金融领域扩张的趋势。

当交易对手越来越多,通道费被别的机构拿走之后,银行的策略自然走向综合化,从国外和国内的金融发展历程来看,混业—分业—再分业—再混业,这样的趋势循环仿佛,而混业和分业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序。花旗银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国分处分业限制之后,花旗和其他集团合并,一时间风光无限,规模和利润快速增长,但金融危机之后,花旗却不断的剥离了非核心部门和子公司,回归传统银行领域,或许能引发我们的若干反思。

上个月我去花旗他的主席给我讲了他们的历史,确实引起我们的反思。未来各家商业银行具体走什么样的综合化之路,还值得商榷,我们是否都要一哄而上,这个要认真的考虑。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综合金融成功的三要素,一,市场机制是基础。应当坚持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综合金融一定要更广阔的视野,应该是社会层面的综合金融,而不仅仅是集团层面的综合金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价值,市场经济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逐利的各方经过多次博弈后会找到最佳的价值定位,在平衡点附近综合金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统筹规划是保障。以市场化原则为基础,坚持顶层设计,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因为只有这样跨界、跨业、跨部门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

三,考核激励是关键。要善用激励、用活激励,启发内部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想由此上述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的高度,继续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商业银行的升级不管是大到商业模式的升级,还是细到产品的创新升级,都是建立在最基本的逻辑和规律之上,对商业银行而言,升级所围绕的核心规律应该是稳健经营,浮躁的、盲目的、缺乏实践检验的创新升级只会最终酿成苦果。

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这短短30多年的历史,我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2014年实际GDP已经是1978年的28倍,蓦然回首,我们突然发现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我们3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这30多年我们GDP的年均复合增长才只有10左右,所以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够平稳、自由。中国银行业将来如果能够跟随经济保证7%左右稳健的发展,10年就能翻一番,20年翻两番,30年翻三番,也就是8倍。

这都是稳健发展叠加时间积累的指数效应。而纵观世界金融史,这样做到的银行很少,多数都在大潮中折戟。我们工行的行长成为总结出,在基业常青的银行俱乐部成员中,大部分其实并不是百米赛跑选手,而是耐力和稳定性极好的马拉松健将,但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上加难。

刚刚过去的资本市场暴涨暴跌,又来了一次历史的轮回,许多投资者为了当时都不好意思说的高收益,勇往无前的高杠杆进入股市,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这让我想起了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汲取历史的教训”。商业银行追求百年基业、稳健经营的基本方式,也是转型升级的基本遵循,有了稳健发展的理性回归,升级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

最后我想说,中国银行业已经开始走向全球金融舞台的中心,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尤其呼唤银行家精神,真正的银行家敢于直面严峻的挑战,敢于迎接未来的辉煌,这时时代富裕我们银行家的使命。

谢谢大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