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2015年8月13日上午,央行召开记者会,就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两日下跌做出解释。央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人民币经过两天的调整,汇率水平将趋于稳定,目前央行已停止常态式干预,每天波动幅度将维持在2%以内。
央行同时表示,汇率中间价报价改革意在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纠正基准汇率与市场汇率之间存在的偏差。中国将向合格境外机构开放外汇市场,将延长外汇交易时间,促成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一致性。
8月11日,央行公开宣布将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此公告一出,在市场中引发了剧烈反应,8月11日、12日两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3.4%。13日截止发布会开始前,人民币中间价再跌700点,三天贬值达4.6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
央行记者会由央行办公厅主任邵伏军主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首先发言。张晓慧在发言中指出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随后具体阐述了央行的四条货币调控逻辑:
第一、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第二、从国际来看,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更为坚挺,与美联储将收紧政策的预期有一定关系。
第三、人民币经过两天的调整,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
第四、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汇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
以下为张晓慧发言实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媒体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关心中国的金融事业,感谢大家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8月11日,关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发布以来,我们注意到,各路媒体、市场参与者、经济学家大多对此次调整予以充分肯定。
很多人认为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认为此举,不仅是中国人民银行致力于使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决心,而且实实在在的提升了市场化程度和汇率弹性,更与我国改革开放形成了自洽。
第一个方面是这次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的背景。2005年汇改以来,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的幅度比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
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师的普遍估计,这种既与国内因素有关,也与国际因素有关的偏差大约累积了3%左右。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继续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
但是媒体朋友们的问题肯定是为什么选择当前这样一个时间窗口来推这项举措。从国内看,应该说这和近日公布的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的意外跳升是有关系的,7月份是普遍货币增长的传统小月,但是今年7月份M2比6月份跳升了1.5个百分点,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了1.61万亿。
坦白说,市场对公布数据的解读认为这和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为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所采取的一些临时性措施有一定的关系。一段时间流动性的宽松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偏快增长,从而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贬值压力。
部分预期认为,美联储将在今年年内加息,这导致美元总体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生产国的货币出现贬值,我国由于货币贸易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
2014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0.28%和9.54%,所以从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平稳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有一定的贬值要求。
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阶段,使人民币按照更加市场化的规律运行。
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延续了6月份企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这些基本面决定了从长期看,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
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关注经常项目的状况,这是未来决定汇率走向的最主要因素。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央银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当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