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银行网 8月10日晚,华夏银行公布2016年中期财报,报告显示华夏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2.05亿元,较去年年末的283.28亿元,同比增长10.16%;截止6月30日,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2505.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99亿元,增长11.38%。除了收入的规模增长之外,中报显示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在增长,但低于银监会二季度末监管统计报告中商业银行1.75%的不良贷款率。
截至报告期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1.56%,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在具体款项结构上,关注类贷款余额495.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45亿元,关注贷款率4.26%,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与上年末相比增加26.04%。从行业来看,不良贷款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96%、3.25%,合计较上年末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及华中、华东地区,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1%、1.62%,分别较华夏银行的平均水平高0.15和0.06个百分点。
上半年,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没能稳住,但华夏银行正在积极探索调整信贷结构的措施,立足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引导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加大问题贷款的处置力度上,落实贷款“三查”质量,严格尽职调查,强化责任追究,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强化贷款风险的持续监测和动态管理,开展存量客户风险排查,严密防控重点业务领域风险,积极拓宽问题贷款处置渠道和方法。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不能控制贷款的不良率增长,但还是起到一定了的效果。据有关学者分析,从中报公布的数据加回核销和处置后的不良生成率为0.81%,低于2015年同期的1.02%,显示不良贷款的节奏有放缓的趋势,拨备覆盖率也有下降,从实际层面着实有效地控制了资产质量下行的风险。
随着华夏银行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大,控制负债结构的合理性,防止流动性风险,势必要管理好不良贷款的流向问题。报告显示,上半年华夏银行在不断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方案,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圈,扩大绿色信贷口径,与世界银行签署“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转贷款项目协议;此外,“碧水蓝天”产业基金实现投放26亿元,这些既是业务规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信贷渠道的优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