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朋友和我说朝阳甜水园东里成交了一套房,和他那户型一模一样,楼层也一样,成交价格到了383万,再算上税费的10万,总价为393万,均价已经快到了6万元/平米。笔者感叹,北京已经不太适合打工者拼梦想了。
而另外,他的一个同事在通州某小区卖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价格是450万,也就是说通州的房价也已经进入“5”时代!
“逃离北上广深”,这是一个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拿出来说的话题,或媒体评论,或商家炒作,这一话题不仅敏感,还一步步考验着年轻人留在“北上广深”的决心和对手下这份工作的耐心。这些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令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人不堪负重,但,或为梦想,或为丈母娘的压力,或为对象的要求,众多年轻人依然坚守着这份还没有正式接纳他们的城市。所以,逃离北上广深,短期内还只是一个伪命题!
然而,不断而且快速上涨的房价,则令人有一种不真实的绝望感,看到城市里的年轻人每天挤着公交地铁,似乎都只是勉强为之,稍有不慎,哪根神经崩断了,就真的逃离了出去。因为,工资再涨也跟不上房价。
如果我们将城市的房价放在一个分析框架中,就会发现它在短期受到资金、库存和政策决定,但从长期来看,则是一种人口趋势与产业结构的产物。它和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那些人口增加最快的地区、城市化最迅速、产业结构最符合需求的阶段,房价都是高企并且不断向上的。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瑟姆(Ray Northam)研究了当时已完成城市化国家的经验后,在1979年揭示了一条简明但深刻的规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大致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曲线上升的过程。这条曲线被命名为“纳瑟姆曲线”。
根据目前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还不到 50%,到 2050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才能达到 70%,这3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市,必将推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根据研究表明,城市化率从 50%到 70%之间房地产市场的增速都会持续保持在一个峰值,所以这些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扩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容量,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发展。
也就是说,农村人口城镇化是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大发展的根本前提,国家层面的政策很难从根本上左右这个市场的发展势态。因此,人口的变量情况决定着房地产是产的起伏变化。
不过,今年8月25日,北京发布消息,说上半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总量是2182.1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8.1万人。换句话说,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的北京,人口今年已经不涨反降。而房价却还是在上涨,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主要指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五种人:
(一)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二)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三)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四)调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五)原住本乡、镇、街道,调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这其中,有人可能会反驳了,说不对啊!北京还是那么拥挤,怎么可能人少了呢?其实这是一个假象。因为,常住人口统计有个误区,并不是说北京工作的人少了,只是在北京住的人少了。
这就是说,在北京需要长期住房子的人已经开始减少,而房子的实际需求在降低,当前买房的人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投资的,比如买房后用于出租的。
与北京常住人口下降,形成印证的是,河北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燕郊、廊坊、香河等地已经成为了北京工作的人居住地,这些人在河北买房子,白天到北京上班,晚上在河北居住休息。
这些在河北居住,而在北京上班的上班族们,基本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如果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几十年,那么这些人迟早会被清除出去,因为,将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宝贵,也越来越牺牲不起,由此很有可能真正的离开北京。
再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北京打工者居住在燕郊、廊坊、香河等地,当地的商圈也会逐渐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生态体系,而这些打工者也将进一步脱离北京,融入到当地的生态体系中去。
但这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状态,毕竟他们有个属于自己的家,而且享受着北京、河北两地的资源。而那些还没有在北京买房,又不愿屈居河北的年轻人则有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旦年纪到了中年,就连机会都等不到了的时候,那么他们可能更快地被迫离开北京,回到小一些的城市里去,甚至是回到农村。因为,除了劳动技能,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毕竟,对于家庭观念浓重的中国人来说,几十年的奋斗史过去之后,如果依然没有在这座城市找到归属感,那么,留下的,就只有他们的背影。(微信公众号:听茶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