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上个月我们提醒“通缩” 结果这个月就来了 比想象的严重

来源:理财周刊 2020-12-12 10:2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个月我们提醒“通缩” 结果这个月就来了 比想象的严重)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涨幅较10月回落1个百分点,为2009年11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5%,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1月CPI同比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同期由猪肉价格拉升的高基数,以及近期食品价格的疲软。虽然服务类消费需求逐渐复苏对非食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涨势仍然偏弱。

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7.1%,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

非食品方面,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5%、1.5%和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3.9%、0.6%和0.3%。

CPI上一次出现连续负增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从2009年2月一直持续到当年10月。

应该降息了

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保持较高正利率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中短期政策利率均远高于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区的“零利率”水平,降息空间较为充足。

既然有降息空间,为何中国还不采取降低存款利率这个大招呢?对于外界的这个疑问,今年4月份疫情期间,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给予了回应。他称,“对于存款利率,它是利率体系里的一个压舱石,当然作为一个工具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这个工具比较特殊,是‘压舱石’,所以实行起来要考虑更多因素。”

除了央行副行长刘国强的回应之外,之所以当时央行不急于动用“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这个大招,重要的原因是央行手中的货币工具储备丰富,而且效果还不错。这些货币工具可谓“央妈”旗下的“四大金刚”,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

但是,现在情况有些不妙。

上个月,我的文章《猪肉终于降价了!可是却更让人担心,因为通缩预期来了》告诉大家:“10月份,CPI数字为0.5%——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要知道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了,如果猪肉价格恢复到涨价前的正常水平,则有可能带动整体CPI为负值,也就是所谓的通缩。应该说,目前的情况比2015年那一波通缩预期更为明显。”

可是仅仅一个月,猪肉价格的变化(下降12.5%)就把CPI拉成负数了,而猪肉价格还没降到位啊!这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通缩水平真不低。事实上,除了刚需的医疗、教育等,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东西在降价!

物价为什么会降——因为人们担心收入、工作等情况而不敢消费,所以商业不景气,自然会降价。其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是:企业面临利润下滑、低开工量的状况,企业以及员工们都勒紧裤腰带了!

所以,这时候真的应该降息了!

如何面对通缩

显而易见,在通缩预期的情况之下,每个人的小家庭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我们教你两招面对通缩预期。

第一:保持现金充裕

在通缩预期环境中,当然是现金为王。虽然持有现金没有太多利息收益,因为那个时候,储蓄类产品的利率、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都会比较低,但物价下跌相当于现金增值,而且持有现金能拥有最大的灵活性。

第二:不要任性跳槽

通货紧缩预期下,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将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此时企业普遍不愿意招人,甚至有的企业还有裁员,这将使失业率上升。

因此,在通缩期间,除非你很牛,否则还是少跳槽或者不跳槽,因为那时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将会很困难。

第三:利好债券基金

此外,股市方面。一般来说,通缩对于股市有短期提振的作用,因为有降息的预期,但长久的通缩对股市而言则是一坏消息。因为持续的物价下跌和需求疲软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从而使得企业的基本面发生变化。

债券方面,如果最底层的存贷款利率下调,则凸显债券的价值。原因是多数债券是事先约定好固定利率,如果市场基准利率下调并存在继续调整趋势,则更多的人愿意持有债券,债券的价格上升,利好债券型基金。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