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惠保15天参保人数超500万 由一二线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沪惠保15天参保人数超500万 由一二线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

从4月27日到5月10日,从0到500万,上海市民专属的惠民保险“沪惠保”上线以来“一沪百应”,迅速“涨粉”,甚至买没买“沪惠保”成了不少上海市民打招呼的新方式。

这是惠民保险在各地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惠民保险能够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实惠的保险保障,是普惠保险的积极探索。但在惠民保险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需进一步捋顺普惠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不限年龄、户籍、职业和健康状况

惠民保险作为一项由政府、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共同推动的新型健康险模式,集普惠属性与商业属性于一体。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惠民保险兼具“低价格+低门槛+高保障+附加服务”的特征。无论是“一城一策”,还是“一省一策”“全国统筹”,惠民保险价格和门槛相对较低,填补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空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

以“沪惠保”为例。“沪惠保”是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上海银保监局监督的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一年保费115元,在上海缴纳医保的居民均可参保,不限年龄、户籍、职业和健康状况。参保人可使用个人医保卡历年余额直接缴纳保费,同时还可为家庭成员投保,最多可为本人及最多5位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孩子)投保。

“沪惠保”由太平洋寿险、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平安健康、中国人寿、人保健康、泰康养老、新华人寿、建信人寿九家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承保。

对于“沪惠保”的定价问题,太平洋寿险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沪惠保”是基于上海市基本医保参保人群特征,结合上海市医保现状、医疗水平等在上海市医保局指导、上海银保监局监督下,定制的城市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太平洋寿险强调,“沪惠保”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同业公会的指导下对承保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一致认为共保模式是最符合惠民保业务规律和当前市场实践经验的模式:一是有利于提升参保率;二是有利于平滑个体赔付风险;三是有利于统一规范服务流程及标准;四是有利于统一规范市场秩序。

从具体保障内容看,“沪惠保”重点保障大病住院自费医疗,分项最高赔付比例70%,累计保障额度230万。在报销比例上,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支付超2万元部分,最高报销100万元,非既往症人群赔付70%,既往症人群赔付50%;21种特定高额自费药品,0免赔额,最高报销100万元,非既往症人群赔付70%,既往症人群赔付30%;在上海市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产生的费用,0免赔额,最高报销30万元,非既往症人群赔付70%,既往症人群赔付30%。

其中,质子重离子医疗项目是“沪惠保”的一大亮点,也是其它多数城市惠民保险所没有的。公开资料显示,质子重离子治疗是当下顶尖的一种癌症治疗手段。上海拥有全国为数不多能够进行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医院。质子重离子医疗项目费用昂贵,一个疗程费用大概在30万元左右,并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需要全部自费。

惠民保由一二线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

自2015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惠民保险于2020年实现遍地开花,目前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5月9日,由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和青岛银保监局联合指导监督,中国人寿首席承保,泰康养老、平安养老、太平养老、人保健康共同承保的“琴岛e保”在上海保险交易所挂牌交易。

在许闲看来,2021年,惠民保险预计将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增长趋势仍为“横向铺开”。当前,惠民保险呈现出一二线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的趋势,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覆盖范围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二是产品形态趋于一般健康保险。随着惠民保险市场的发展,部分城市及省份出现多款惠民保险,或是一款惠民保险有多个可选择类型,而这部分产品则呈现出一定的价格梯度和保障责任差异,产品责任已不再局限于惠民保险的基本形态,惠民保险将逐渐成为保险公司触达客户,实现多元化保费收入的方式。三是特定普惠健康保险增加。惠民保险发展至今已经出现“惠民重疾”“惠民特药”等细分产品,对于特定需求的群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经上线且公开披露参保人数的惠民保险中,深圳、广州、成都、重庆、北京、淄博、东莞、湛江、珠海、海南省、湖南省参保人数达到100万人。各省情况来看,广东全省参保人数最高。

随着惠民保险的发展,各地陆续发布惠民保险理赔报告。例如,“广州惠民保”官方发布的理赔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申请理赔人数为277人,单笔最高理赔金为35000元。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这类普惠保险应该达到政府、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等多方共赢。对于政府而言,这类产品可以覆盖到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传统商业保险不太愿意覆盖的人群,从而可以更好解决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对老百姓的医疗支出和健康保障覆盖不足的痛点;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用更普惠的价格购买到更多的医疗健康保障,作为基本社会保障的补充,也丰富了普通民众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选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通过这类惠民性质的保险产品,可以扩大自身的客户群体,积累医疗和健康管理数据,且维护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普惠性、公平性和可持续难题待解

惠民保险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问题不容忽视。从各地实际情况看,惠民保险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普惠性和公平性有待改善;二是业务的发展可持续应引起重视。例如,不少参保人关心“明年还能不能投保”“是否可以一直投保”等问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和委员指出,惠民保险各地参保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城市超过百万参保人,也有的城市只有几千人参保,普惠性尚未能实现。从保障水平看,能够获得惠民保险报销的人群有限。惠民保险多设有免赔额门槛,而且虽然产品不限健康状况均可投保,但合同规定了不同种类的除外既往症。从参与主体看,准入及服务流程缺少标准化,承保、服务主体良莠不齐导致服务品质差异较大。

产品定价机制的合理性有待提升。惠民保险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缺少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支持,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产品的责任设计并未普遍以城市医保政策和数据分析为依据,使得产品定价的合理性尚有待商榷,产品同质性也带来了低价竞争的风险,还有城市同时出现两款及以上价格和保障相似的惠民保险。从参保主体看,带病、高龄人群集中,存在逆向选择风险。逆选择风险高容易使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与经验预判相去甚远,从而业务经营难以持续并影响保险服务水平。政府部门参与主体和职责定位不清晰。一方面政府指导主体众多,众多的指导主体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参与深度不一。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宋占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从普惠保险长期发展看,一方面应着力解决传统保险产品对风险标的状况门槛高的问题,重点为中低收入群体、老年儿童、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特定人群提供多种类型的保险产品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长期经营原则,合理设置费率和管控赔付率,始终做到商业可持续性。

2020年11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在开展城市定制医疗保险业务时,遵从商业保险经营规律,市场化运作,按照经营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基本原则,合理制定保障方案、科学确定责任范围。

此外,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建议,可以考虑对惠民保险改革,统筹现有的补充医疗保险,建立商社兼容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这不仅能健全补充医疗保险的机制,还可以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实现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原标题:“沪惠保”15天参保人数超500万 惠民保遍地开花消费者关心“明年还能投保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