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百亿爆款 缩水84亿元!“网红”基金怎么了?

来源:券商中国 2024-03-11 15:42: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百亿爆款 缩水84亿元!“网红”基金怎么了?)

2024年以来的“债牛”行情,让曾经的“网红产品”同业存单基金又火了一把。3月以来,财通基金、南华基金等公募旗下存单基金接续发行。截至目前,存量的79只产品加上正在发售和上报待批产品,存单基金总量达到了86只。

但从两年多情况来看,同业存单基金发展颇为“虎头蛇尾”,后期发行缺乏关注度,早期成立的大规模产品更是不断缩水,有百亿基金缩水84亿元后只剩15.98亿元,还有的已沦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这类基金体现出了应有的货币替代效果,但收益率跑不过纯债基金等固收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存单基金发展高峰应该已过去,如果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发行,很可能会陷入严重同质化局面,需要警惕和反思。

基金公司仍在上报、发行

根据华商基金公告,华商中证同业存单基金仅在2月20日发售当天就募集超过50亿元,一日售罄同时启动比例配售,最终获得了2.8万户有效认购。但除南华基金外,年内成立的其他同业存单基金均乏善可陈。比如,年初发售的达诚中证同业存单基金,仅募集3天就提前结束募集,最终成立规模只有5亿元出头,距离募集上限50亿元相去甚远。今年成立的汇泉中证同业存单基金,募集了12天最终以2.55亿元的规模成立,有效认购用户只有2058户。

在产品定位上,同业存单基金属于投资一揽子“同业存单”资产的被动指数产品,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采取7天最短持有期限设计。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样本券,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组成。该指数采用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信用评级为AAA的同业存单的整体表现。同业存单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直到2021年底同业存单基金面世,个人投资者才有了投资渠道。

截至3月8日,正在发售的还有财通中证同业存单基金和南华中证同业存单基金。另外证监会官网显示,2024年以来还有新华基金申报了同业存单基金,而此前上报待批的产品还有信达澳亚同业存单基金、金信同业存单基金、中信保诚同业存单基金、海富通同业存单基金。

数据显示,从2021年首批同业存单基金成立算起,截至目前全市场存量同业存单基金数量为79只。加上上述正在发售和上报待批产品,同业存单基金的数量已达到了86只。

规模大缩水,有产品沦为迷你基金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同业存单基金已成为多数基金公司“必发”的热门产品,无论是广发等头部公募,还是鹏扬或红土创新中小公募,都实现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规模增长。但由于市场行情、发行时机等因素差异,同业存单基金出现了显著的规模分化现象,特别是前期成立的基金出现严重缩水。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9只已成立的同业存单基金发行总规模为3086.24亿元,早期成立的广发、平安、同泰、嘉实、汇添富、招商等公募旗下同业存单基金均为百亿产品,但有不少后期成立的产品规模不足10亿元,甚至有4只基金规模勉强迈过2亿元成立门槛。变化更大的是,同业存单基金从成立后,规模整体出现大幅缩水。和3000亿元出头的发行总规模相比,截至目前79只基金存量规模只有1691.04亿元,缩水幅度超过45%。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比如,成立时规模达百亿的平安同业存单基金、汇添富同业存单基金、招商同业存单基金、建信同业存单基金,目前最新披露的规模均已不足30亿元,建信同业存单基金规模猛降近84亿元后只剩下15.98亿元。成立时规模超10亿元的英大同业存单基金,最新规模已缩水至2343.23万元,沦为迷你基金。截至目前,还有11只产品规模已不足2亿元。

“早在2021年底刚面世时,市场对同业存单基金寄予厚望,业内普遍预期同业存单基金可以成为冲规模利器,一度成为热门‘网红产品’,但后面发行不佳就放弃念想了。固收业务主要面对的是机构市场,如果发行规模过小对基金公司意义不大,顶多是个壳。”某公募产品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发展“虎头蛇尾”需反思

从投资收益维度看,同业存单基金的确体现出了应有的货币替代效果。根据数据显示,从近一年收益率维度看,有统计数据的49只同业存单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4%,最高收益和最低收益分别为2.83%和0.68%。相比之下,货币基金近1年平均收益为1.97%,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同期的平均收益分别为3.4%和4.2%。

前述公募产品人士认为,同业存单基金发展“虎头蛇尾”,主要和两大因素有关:

一是缺少必要的营销宣传,首批发行之后市场关注度逐渐下降。该公募产品人士参与过他所在公司的同业存单基金发行,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即便如此,我们也是在寻找客户上花了很大力气。当时权益行情很差,固收类产品受欢迎,如果加以宣传发行规模会更大些。”

二是基金公司和银行商议的收益率倾斜不一样,业内称为“趴账收益”。该公募产品人士说到,存单基金募集来的钱会进入托管行账户,甚至会购买该行的同业存单,但不同银行对资金收益的利率倾斜有所不同。虽然空间不大,但每家银行都有一定自主权(比如多一个BP或少一个BP),从而形成了不同基金间的收益差别。“过往一段时间里,银行机构的重心不是同业存单基金,而是债券类产品,所以很难给予收益倾斜。”

另外还有公募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同业存单基金收益率跑不过债基,在债牛行情下理财资金纷纷流向债基。同样是固收产品,同业存单基金自然就缺少了关注度。即便从产品本身看,2021年至今这类产品持续上报发行,有过百亿爆款频出的高光时刻,到目前发展高峰应该已过去了,如果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发行,很可能会陷入严重同质化局面。这是需要警惕和反思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保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