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重磅利好!众擎机器人正式量产上市!售价18.8万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4-15 22:00: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重磅利好!众擎机器人正式量产上市!售价18.8万元)

机器人赛道传来重磅消息。

众擎机器人今日宣布,近期在社交媒体上与“甲亢哥”合跳“斧头舞”走红的机器人已正式量产上市,现已在众擎京东自营旗舰店上架,售价为18.8万元。同时,众擎还推出了另一款双足机器人产品——众擎ENGINEAI SA01,售价仅为4.2万元。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最新动态备受市场关注。有券商机构认为,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更是人形机器人通用能力跃升的起点,全球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另有机构预计,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降本增效趋势将更加显著。

众擎机器人重磅发布

4月15日,众擎机器人宣布,近期在社交媒体上与“甲亢哥”合跳“斧头舞”走红的机器人已正式量产上市。

这款名为“众擎 ENGINEAI PM01”的轻量级、高动态、全开放人形机器人现已在众擎京东自营旗舰店上架,售价为18.8万元。

同时,众擎还推出了另一款双足机器人产品——众擎ENGINEAI SA01,售价仅为4.2万元。

其中,众擎PM01机器人凭借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动态平衡和步态自适应调整,成为全球首例能够完成前空翻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在灵活性和效率上超越了传统机械步态,更是在关节性能上实现很大提升,成为全球首创自然步态行走机器人。

搭载Intel N97和NVIDIA Jetson Orin双芯片,众擎PM01机器人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和灵活的开发环境,支持运控方案训练代码以及X86和Orin部署代码。

众擎SA01双足机器人则是一款高拓展性开源通用双足智能体。该机器人整机重量约40KG,最大力矩高达160 N.m,额定力矩约50 N.m。搭载自研的S160电机,并配合优秀的运控算法,众擎SA01双足机器人可展现出色的直膝行走能力。其铝合金外骨骼设计,不仅兼顾了强度与外观,还在选材品质和结构设计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确保了机器人在高强度使用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众擎SA01双足机器人具有开源特性,用户能够依据个人需求轻松添加机械臂等模块,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不仅适用于科研教育领域,更能在工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价值。

资料显示,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专注于研发通用智能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2016年创立了Dogotix(多够机器人),专注于研发高性能仿生四足机器人。2020年,Dogotix被小鹏汽车收购,赵同阳加入小鹏旗下的鹏行智能担任总经理,主导研发了人形机器人PX5,该产品在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上亮相。2023年,赵同阳离开鹏行智能,创立了众擎机器人,继续深耕人形机器人领域。

近日,众擎机器人刚刚完成近2亿元Pre-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StoneVenture领投,国香资本、弘晖基金等一众老股东持续加码。

爆发前夜

近一段时间,人形机器人频繁迎来高光时刻,产业链的最新动态备受市场关注,相关概念股一度备受市场资金追捧。

日前,《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元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实现10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产业配套、创新资源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深圳要抢抓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灼识咨询预计,按销售收入计,全球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于2028年将达13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00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4%。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特斯拉、英伟达、OpenAI等众多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机器人产业,带动供给侧的繁荣,加上国内《“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顶层支持,行业的强预期,让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可媲美苹果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等现象级产业的长坡厚雪大赛道。

目前,国内厂商已基本实现技术体系全覆盖,并成功推出整机产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为39.1亿元,同比增长85.7%;2024—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将实现小规模量产;至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产业集聚发展趋势也日益显现,珠三角、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已经集聚一批核心企业,成为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重要力量。

据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强》的报告,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或成为未来十年科技领域投资的关键趋势之一。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100家上市公司,其中指出,目前确认涉足人形机器人开发的公司有73%位于亚洲,其中中国占据了56%。

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100家上市公司。报告特别指出,目前确认涉足人形机器人开发的公司有73%位于亚洲,其中中国占据了56%。

民生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更是人形机器人通用能力跃升的起点,全球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此外,随着规模效应释放及大模型的成熟,应用于民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有望降价至2万美元/台,同时自主性与硬件性能将大幅提升,真正进入人类的家庭与工作场景。

另有分析指出,商业化落地仍需突破成本与技术瓶颈。当前,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仍依赖高精度制造工艺,传感器、减速器等关键环节成本占比超过60%。但随着国产替代加速与规模化生产推进,头部企业通过低价批量供应能力逐步突破成本限制。机构预计,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降本增效趋势将更加显著。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