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发布 嘉宾共话行业发展新路径)
近日,《北京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仪式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发布会以“建构资管新格局赋能行业新发展”为主题,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导,北京资产管理协会主办,工银理财、普益标准提供全程支持。
前瞻资管行业未来趋势
据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北京资产管理协会会长、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高向阳等多位嘉宾共同见证报告发布,围绕宏观经济态势、践行金融为民、资产管理新格局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深入探讨新时期资产管理行业的前进路径,合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朱民在演讲中指出,“特朗普冲击”加大了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简单的经济社会,非经济因素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要风险,不能再用以前单纯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来看这个世界,要转变思维方式,看到世界格局变化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波动性,从而找到自己的未来,找到资管行业的未来。
高向阳表示,资产管理行业连接广大投资者的财富需求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是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其资管行业的发展态势、创新实践与未来走向,不仅关乎首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对全国资管行业有着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希望通过这份报告,系统梳理发展现状,深入剖析行业生态,提炼首都特色优势,并前瞻未来趋势,为市场参与者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一份权威、客观、有价值的参考。
翟立宏指出,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资产管理行业始终以政策创新引领行业前行,坚守“金融为民”的价值取向,构建投资者、实体经济、资管行业共生共赢的生态体系。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北京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恰逢其时。报告以系统、专业且前瞻的研究视角,全面梳理了北京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态势与未来走向。其不仅依托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趋势分析,清晰呈现了北京地区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与结构特点,更从生态体系、创新动能和服务效能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刻剖析,为我们理解行业现状、把握未来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行业整体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资管行业整体运行平稳,资产管理总规模达165.45万亿元,2019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5%,各细分领域发展节奏不一,整体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
北京地区的资管行业展现出强大的集聚效应和稳健的发展势头。截至2024年末,北京地区各类资管机构的管理规模已接近50万亿元,在全国总规模中的占比接近30%,充分彰显了其在全国资管版图中的核心地位。北京汇聚了三千三百余家各类型资管机构,其中,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二分之一的保险资管机构以及四分之一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均位于此。
展望未来,报告综合研判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和技术变革等多重因素,提出了北京资管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具体来看,行业将继续立足国家战略,持续强化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养老民生、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行业自身将深化转型,从追求规模转向提升质量与效率,投研能力、科技赋能与风险管理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业务将更加回归本源,围绕客户真实需求,推动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市场格局将进一步优化,头部机构综合化、精品机构专业化、外资机构本土化的特征会更加清晰;配套的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朝着更加穿透、协同、智能的方向发展,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国际开放与区域协同将迈向新高度,北京资管行业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跨境资金流动、全球资产配置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高向阳指出,北京资产管理协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为会员单位创造价值,为监管部门建言献策,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推动北京资产管理行业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