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突然爆了!
午后,电气设备一度大涨近4%,截至收盘,该板块涨停或涨幅超10%的个股近30只。灿能电力30%涨停,亿能电力、众智科技、中能电气等涨幅巨大。那么,究竟是何利好引爆了这个板块?
一份署名为“瑞银”的重磅预测今天突然流传于市场。该预测指出,中国将开启持续10年的电力超级周期,三大主线暗藏投资机遇。2028—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年增速将飙升至8%,较此前市场预估的4%直接翻倍,标志着国内电力行业将进入持续5—-10年的“超级周期”。
电力设备爆发
今天让人意外的板块是电气设备。截至13:30,灿能电力30%涨停,亿能电力涨超20%,双杰电气、阿特斯、众智科技、金冠电器、中能电气20%涨停,金盘科技涨超18%。整体来看,板块内近30股涨停或涨超10%。
市场其实是矛盾的:投资者一面怀疑着AI的泡沫,一面又开炒AI缺电。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近期在BG2播客中表示,尽管市场对AI芯片的需求持续高涨,但微软当前面临的并非算力过剩,而是数据中心的供电和物理空间已接近极限,导致大量AI芯片只能滞留在库存中,无法通电运行。纳德拉认为,当前真正的瓶颈并非芯片供应,而在于“电力供给”。
高盛报告指出,电力供应已成为AI发展的重大阻碍,并且这场“电力饥渴”正席卷全球。其研报显示,到2027年,AI服务器的耗电量将是五年前云服务器的50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预计将暴涨160%,“电力慌”警报已然开始预警。
中信证券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地位,对电力系统建设指引了消纳、韧性、电气化等中长期的发展重心。该机构认为,政策进一步指引和夯实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配电、数智化电网等环节的中长期机遇。同时,中短期来看,输变电设备内外需景气共振,结构性需求持续显现,特高压、智能电网等环节有望迎来景气反转。
重磅预测引爆?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一则署名为“瑞银”的预测报告可能是引爆电气设备板块大涨的主因。
“瑞银”最新发布的《ChinaEnergyTransition》研报抛出重磅论断,未来十年,中国最值得押注的赛道或许不是AI,而是电力。该行预测2028—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年增速将飙升至8%,标志着国内电力行业将进入持续5—10年的“超级周期”。这一判断并非短期政策刺激下的概念炒作,而是需求爆发、供给重塑与政策托底形成的基本面共振。
电力超级周期的核心动力源于需求端的结构性变革,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升级与居民消费升级形成三重拉动。瑞银数据显示,仅新能源汽车与数据中心两大领域,未来5年新增用电量年均增速就将超过15%。一辆新能源汽车年用电量相当于3—4个普通家庭,而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堪比一座小县城。
AI算力成为最迅猛的增长极。研报测算,当前AI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的年增长贡献仅0.4%,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暴涨至2.3%,6年间增幅达5倍。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加速自研AI芯片的布局,更将推动2028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迎来峰值爆发。与此同时,出口复苏与电气化浪潮同步发力:电子设备、高端装备等电力密集型产业出口增长贡献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充电的电力需求未来5年复合增速分别达33%和39%。传统工业领域的“机器换人”与居民端智能家居、户用充电桩的普及,进一步让电力需求从“平稳增长”转向“刚性爆发”,2025年上半年新兴产业用电增速已突破20%。
值得注意的是,需求爆发呈现显著区域分化,东部沿海产业集群与数据中心集中地的用电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区域电力企业创造差异化机会。
面对激增的电力需求,供给端正在“双碳”目标下经历深刻的结构重塑。瑞银预测,未来5年国内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从当前的31%跃升至50%以上,光伏、风电装机量需实现翻倍增长。但新能源“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催生了配套需求,抽水蓄能与锂电池储能构成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成为标配,三峡能源、龙源电力等拥有规模化新能源项目的企业已显现业绩弹性。
传统火电并未退出舞台,而是转型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超临界机组改造、煤电与储能结合的一体化项目成为主流,配备碳捕集(CCUS)技术的火电企业更能在保供电与碳中和之间找到平衡,甚至在电力现货市场获取超额收益。这种“新能源为主、传统电力兜底”的格局,使得供给端机会呈现明显分化:具备大规模新能源建设能力的企业与完成清洁化改造的火电企业将持续受益,而技术落后的老旧电厂则面临淘汰风险。
另外,电力行业的强政策属性为超级周期提供了确定性支撑。国家在规划、资金、价格三方面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十四五”与“十五五”规划明确新能源和储能装机硬指标,2025年上半年超1000亿元专项债定向投入新能源与电网建设,分时电价、容量电价机制则保障了企业盈利空间——仅煤电容量电价就能覆盖30%以上的固定成本。电网升级成为政策发力的关键抓手。针对新能源集中在西北、用电需求集中在东部的“供需错配”,国家电网计划未来3年投资超1.2万亿元建设特高压与智能电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