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奢侈精品 - 正文

收藏币 “热钱”须谨慎面对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萧蔷 2012-05-19 11:21: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时逢收藏盛世,人民币收藏市场行情节节上涨,硬币收藏成为其中典型案例。包括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硬币,1980年的2分硬币,1981年的1分硬币在内的“五大天王”面值总额一角八分,每套叫价6000元,涨幅更高的是被网络捧红的1980年版古铜色贰角硬币,在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叫价3万。

业内人士提醒,须谨慎面对收藏币暴涨行情,“稀缺”固然重要,但能否脱手变现才是投资价值的试金石。

前三套“退而不休”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人民币收藏迅速升温。新中国第一枚人民币从1948年10月开始印制。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同日发行人民币。从1948年10月开始发行,至1955年5月停止流通的人民币被称为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停用50多年,留存很少,其中的珍品已具文物价值,成为大拍卖行的拍品。

据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钱币收藏人士分析,第一二套人民币已收藏不易,目前市场上较为多见的是第三套人民币。据悉,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1974年1月发行最后一张1972年版5角券止,历时12年,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个版。其中1962年版的背绿水印1角券从1966年1月开始发行,由于背面的绿色在流通中极易与同年发行的“长江大桥”2角券相混淆,从1967年12月开始只收不付。这种背面颜色为墨绿色的壹角券有空心五角星水印和无水印两种钞纸,前者因稀少而价高,被称第三套人民币的“币王”。

业内人士提醒,类似曾经批量印刷发行的小人书收藏,纸币收藏讲究全新的品相,在收藏、欣赏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油污、防霉变、防光照,用过的钞票升值空间有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第一套至第三套人民币可以收藏。

第四套收藏有争议

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在收藏市场中一直涨势稳定,但价高货少,尚未退出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币则处于“边缘地带”,按惯例,一旦该套人民币退出流通市场进入藏市,身价会相应水涨船高。

据介绍,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开始发行,至1997年4月止,共发行9种面额,14种票券。其中1元券3种(1980、1990、1996),2元券2种(1980、1990),50元券2种(1980、1990),100元券2种(1980、1990)。比第三套新增了50元、100元两种面额,全套总面值为168.8元。

今年以来,第四套人民币被传即将退出流通市场,成为各钱币商家甚至是电视购物商场炒作的热点,这样一套仍在流通的人民币竟被炒至四五千元。收藏市场公认的龙头品种为1980版50元,1980版100元及1980版2元。面值较小的一角、五角券一般都以捆(千张)成交,普通版的价格各为120元和530元,相比面值分别溢价20元及30元。

很多买家认为,比起涨了数倍的第四版其他币种,1角及5角纸币一直涨幅不大,预计未来涨幅空间较大。瞄到商机的投资者,早已开始成捆成箱囤积。但围绕第四套人民币的收藏预期,市场分歧很大,业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尚未退出流通,银行机构存量难以估计,溢价收藏,违规而且风险很大。

流通纪念币跟风涨价

纸币收藏升值,硬币收藏亦水涨船高。硬币被细分为流通硬辅币、纪念币、金银币、古币等。据介绍,目前流通纪念币中收藏热度最高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纪念币,被誉为流通纪念币“币王”,价格从去年年底的3300元飙升至目前的4800元。早期纪念币精品《宁夏》紧随其后,从780元升到了1400元,《六运会》从520元升到850元,《建国三十五周年》则从330元升到了460余元。《新疆》从去年年底的90元快速拉升到目前的150元,《广西》从90元升到155元,《大熊猫》从85元升到145元,《金丝猴》从75元升到了135元。

业内人士认为,流通纪念币虽属大众收藏品,但它的投资价值并不比贵金属纪念币差,早中期流通纪念币精品的投资回报很高,已成为长线投资的首选。

专家提醒投资者注意币市赝品泛滥的问题和投资误区。以 “五大天王” 硬币为例,国内收藏市场上一般不会出现零散的“五大天王”分币,藏家在收藏时需要留意赝品。造假者多将1984年的1分硬币,把1984的“4”改为“1”。用同样手法,造假者把1986年、1989年的2分硬币改成1980年的2分硬币,把1970年的5分硬币改造成1979年的5分硬币,用高倍放大镜就能看出端倪。

另外一个投资误区也不容新手大意。从今年被热炒的人民币收藏品种看,网络传出的市场价往往很高,但叫价与成交价差距很大。比如一张1990年版的2元人民币,曾疯传有人斥资十几万元购入,实际上有价无市。买易卖难,让很多卖家无法兑现。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收藏市场水分很大,故事很多,新入行的投资人切勿盲目参与,更不能高价购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