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各种媒体发布的一年一度的市场报告、排行榜、评比蜂拥而至,让人们再一次领略“中国艺术品市场”与“2010年”这几个关键词在亿元时代的无限风光。仅以雅昌网发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为例,去年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全年成交总额达573亿元,较之2009全年225亿元的成交额增长超过150%。如此翻番的成长,令人感叹艺术市场的快速膨胀、艺术品价格的扶摇直上。
这样的超常规成长是怎么来的?圈外人很难看明白,圈内人也很难解释。许多老资格的艺术家、经纪人、市场专家都看不懂。倒是那些数据多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比如雅昌的市场报告中有一张图,把艺术拍卖成交总额的同比增长率与衡量货币发行量的M1的同比增长率对比,发现其走势曲线惊人地相似,只是有一个时差。这证明了记者一直坚持的观点:中国艺术品市场是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其快速成长是和货币流动性的迅速膨胀密切相关。
不过,在众多的市场报告、排名榜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围绕那些交易数据展开的博弈。按理说,在艺术市场讨生活的人,关注那些数据是正常的。比如艺术家关注作品的市场行情,画廊关注艺术品的拍卖价格,拍卖行关注成交总额带来的行业排名等。不过,这个博弈有着更深远的背景:眼下是市场快速成长期,许多与这个专业圈子无关的人,特别是艺术市场的新买家,不管是个人买家,还是机构收藏投资,或是基金、信托计划等资本,都会对那些数据感兴趣。因此,围绕数据的博弈就更令人关注。
数据的博弈,其核心是拍卖成交价的高低或者真伪。尽管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恢复不久,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但是上述问题却一直像一个“徘徊的幽灵”驱之不散。即便是今天这样高度繁荣的市场背景下,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在报告的作者看来,有的地方甚至愈演愈烈。因此,他们的结论是,当前的市场机会和危机并存。这里所说的危机,和拍品的真伪、拍卖的真伪有关。比如境外媒体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排行榜,往往会剔除中国一些拍卖公司的成交纪录。这就提醒形形色色的新买家,在阅读和使用这些数据时千万要多长一个心眼。
这种数据的博弈,也是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机构虽然有各种身份却缺乏专业素质,却为了一些摆不上桌面的利益而影响数据的客观性;而市场本身,又缺乏独立的专业机构整理与分析这些数据。中国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正在呼唤这种独立机构的尽早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