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成就千万资产
尽管现在的资产已过千万,但职业股民王先生依然清晰地记得十五六年前,一个折磨了自己许久的问题“光靠炒股,会不会为吃饭而发愁?”在炒股过程中,王先生坚定一个信念:有收入,才买股,没有收入坚决不买股。
与我们上海热线财经频道的编辑,谈起自己的往事,王先生,不禁感慨颇多:初入股市的1991年,我还在国营单位上班,但到1992年他就毅然地办了离职手续。那年我 25岁,被认为正是拼事业的最好年龄。“当时周围的人都认为我是炒股票赚到钱才辞职的,实际上是因为我出来走了一圈,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再不想回到那种国营企业的氛围里去了。”
辞职后不久,就遇到了第一次“股灾”。1993年2月份,沪指超过1500点,但在1994年7月回落到了300多点,王先生的多数资金则是在1400点时买进的。“第一次遇到这样惨烈的下跌,那段时间难熬极了。”不仅遭遇着“经济危机”,王先生当时还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随着后来自己炒股的事情,逐渐被周围的群众知晓,自己的职业股民身份也早已被定了性,但是面对着种种的压力,我们上海热线财经频道的编辑,想让王先生分享一下,这些年来的真实情感。
2005年,沪指跌破1000点,但职业股民的他却比较淡定:一方面是因为1994年经历过暴跌;另一方面是他判断股指如果继续下挫,将会否定股改的意义。“只要不继续下挫,哪怕在1000点附近再横盘一年我都不怕,因为那时候我没有饿肚子的压力了。”直到2006年,他才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2006年底,我自己的资金有70万元,从别人那借了55万元,再加上从银行借来的10万元资金,总共凑了将近140万元,全部投资买了两个个股。”
王先生回忆,“向银行贷款是用房子来抵押的,当时我把股票持仓单子打印了一份给担保公司,帮我办合同的工作人员就此见证了我‘翻身’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对他们的刺激是可想而知的。”2007年沪指6000点时,已有了四五倍收益的王先生麻利地获利了结。而在A股从1664点涨到3000点的过程中,他又抓住了只牛股。精准地抓住两段行情,王先生赚得盆满钵满。但2010年成为千万大户后,王先生开始“收心”了。那段时间,创业板挂牌,同样带来了巨大的赚钱效应,但王先生因“看不懂”很少涉足这一块。最近两三年,王先生主要以蓝筹股为投资标的,虽然也受到熊市的冲击,但跌幅相对较小,目前资产仍过千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