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初体验
大学开始,自己就要掌管一学期的生活费了,当时学费是两千五六,一学期的生活费用大概也就是三千。学期末借钱的同学就多了起来,因为没有精打细算,没有一个合理的预算规划,有钱的时候花得超出平均数了,学期末自然就有财政危机。我呢,会把钱分到每个月内,其余的都会放到银行卡里,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钱在身上会更容易花掉,一百块钱破成零钱花起来就跟不是自己钱一样随意。现在想来,这个就算是强制储蓄的萌芽了吧。
从大二开始,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凭能力挣些零用钱了。因为每天上理论力学时都坐在第一排,老师对我印象也不错,他有个同事的孩子读高三,就问我愿不愿意当家教,我当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然后开始了一周两次的课外辅导,一节课两小时,当时一小时15元,每周可以挣60元,一个月下来240,已将近是我生活费用的二分之一了。一年以后孩子顺利考上大学了,有一次在校园里碰到我,还叫我老师呢。这段经历算是开源的初体验,凭借自己的优势去赚一些力所能及的外块。
上了大三,没有继续做家教了,而是干起了二道贩子,所在城市有两个大型的批发市场,联合了另外两个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批发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然后在宿舍楼里去推销,因为比校园超市卖得要便宜,自然销量也不错,到后来基本上都是别人主动来我们宿舍买了,一年下来,每个人竟也能赚个生活费用。直到大四毕业时摆地摊卖二手物品,也能赚个回家的来回火车票钱呢。
不管是当家教还是卖东西,总觉得其实并不是学生的主要职责,学生自然是以学为本,我们学校每年提供的奖学金也是非常可观的,这种不需要太费心就能换来的钱,格格当然不会放过。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都能拿到二等奖1000元,在这里不得不遗憾一下,我不是那种特爱努力学习的孩纸,所以总是会羡慕次次都拿特等奖学金的男神,他两项加起来都有五六千,完全可以补贴家用了。
大学还算勤奋,业余时间也没有太浪费,在大四时(2001年)用自己的钱买了人生中第一个奢侈品——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