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明星理财 - 正文

不会投资的歌手不是好主持 原来你是这样的胡海泉

来源:投资界 2016-06-07 14:17:0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刷牙都在看BP

在来接受采访的路上,胡海泉翻了3个BP(商业计划书),接受采访之后的例会上,他还会再讨论6个。三小时的例会结束,他要马不停蹄赶往创业节目的录制现场。

“我刷牙、蹲马桶的时候都在看BP。”胡海泉笑了。

胡海泉进入了战神模式,他的对手是时间。

一天七个会很常见,节目录制与活动此起彼伏,有时为演唱会排练到半夜十二点,海泉还要加开一个会,凌晨三四点,工作群里常蹦出他的留言,第二天早上八点,他又开始在微信群里活跃。

能让海泉每天多睡几个小时,一直是合伙人汪文忠的重要工作。他和很多朋友组成了“催眠团”,战神也得补觉。

41岁的精力毕竟赶不上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儿,累的时候,他头昏脑涨,能进入一种漂浮的状态。

这是胡海泉出道的第18年,也是他进入资本市场的第7个年头。名气?钱?似乎都不缺,为何还这么拼?

他曾反复问自己“为了什么而奋斗”,给出的答案很理想主义,带着些士大夫的使命感:改变别人的人生,才有意义。

胡海泉说他是个体验主义至上的人,有一切得失都会化为虚无的感受。

终究,自己是那个被时代裹挟着改变的人。

2005年,唱片业开始走衰,几乎所有唱片公司的销量都在直线下降,再也回不到5年前《冷酷到底》一张专辑就卖出145万张的盛况。

互联网+音乐模式的出现,盗版、侵权的盛行给唱片销售带来毁灭性打击。胡海泉眼见着越来越少的人为收听音乐付钱,很多歌手要靠商演才能生存。

“作为艺人,我依然过得很好,但不得不去想以后该怎么办,行业该怎么办。”那一年,胡海泉创办了EQ唱片,别人都在喊“唱片已死”,他偏要杀出一条血路。

EQ唱片的摊子铺得很大,涉及到整个产业链条:制作原创、培养新人、音乐版权管理和唱片录制发行。

2007、2008年,赔本兼吆喝,胡海泉为旗下15位艺人发布了37张专辑,当时引来业界一片质疑声,这到底是自救,还是自杀?

没能自救,也不至于自杀,公司的现金流一度压力非常大,只能维系生存。

EQ创立之初,胡海泉也曾找过投资,但最后人家都摇头,他只能自己当了投资人,200万元。现在想想,做艺术的和纯商人完全是两个思路,这或许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如果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力,其实是改变了成千上万像我这样写歌的人、编剧、导演的命运。资本是改变的助推器,驾驭资本后的文化力更强。

“这就是我做文化产业和做投资的原因。”胡海泉双手比划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