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天下收藏 - 正文

古玩行业的思考:你到底是买藏品还是买故事?

来源:人民网 2017-02-28 15:24: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年来,“内行看门路,外行看热闹”的古玩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不再像以前般神秘。 层出不穷的事件被挖掘曝光,各类型的藏馆也纷纷被爆赝品如云。而因为去年捐赠了被质疑赝品的6000件古陶瓷给北京师范大学而闹得满城风雨的邱季端,近日向台湾四所高校——台湾东华大学、高雄师范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淡江大学(校友总会)代表及台湾史记文化公司代表签订了向上述单位捐赠其个人收藏的古董艺术品的意向协议,称旨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台湾高等学校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此次捐赠的藏品依然以瓷器为主,定名上从“汉代“以前的青瓷,一直到“清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各个朝代都有涉及。图片流出后又引发了不少业内专家的专业质疑。

随着古玩界各类事件的不断曝光,引发了大众对古玩行业的广泛关注。一系列收藏事件包括去年遭到行业内强烈质疑的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的海外文物回归博物馆;一些逐渐浮出水面的“伪专家”;重回搜索热点的“冀宝斋事件”等等。将早期被定义为对艺术、对历史有一定的追求,有钱、又有闲的人士投身的古玩藏界,变成了现如今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人都能来敲门的“艺术品行业”。网络的发达使得不少吃瓜群众纷至沓来,一探究竟。迷一样的收藏界面纱正被一层层扒开,越发显得透明且惊叹。

而专家是否就一定具备鉴赏能力?到底孰是孰非?古玩鉴赏是推理还是讲故事?为此,我深入采访了包括知名收藏家包括邱季端本人、古董商、新生代玩家。看不同时代和不同层级的藏家,如何定义如今的古玩行业?

蔡铭超:古董行业不是水太深,而是腿不够长。

初次与蔡铭超先生相识时,心里会想这么大的一个收藏家,应该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然而几次接触下来,记者发现蔡铭超先生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他是个风趣、敢言的收藏家。记者来到蔡铭超先生投资建设于厦门达2万多平方米的心和美术园参观其藏品的同时也聊了许多关于他收藏的所见所闻。蔡铭超先生说:“古玩值钱的地方在于艺术和工艺,时代的工艺和艺术达到了世界的顶峰,被世界认可。我们追求的是那个时代的工艺而不是那个时代的旧货。就比如说赝品,它再怎么造假也无法达到真品的工艺水平。为何很多人对古董的真假分不清?其实这是我们之前接触的少,早几年,中国政府对文物采取的是保护措施,大家根本没法看见,现在呢!市场很多,资讯也很丰富,所以明白人越来越多。以前买到假货很多原因是大家把古董神秘化了,偷偷摸摸好像哪里坟墓挖来的一样。”

确实如此,在资讯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想试水古玩行业,对此蔡铭超先生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果抱着买彩票的心态想‘万一是真的呢?'那你的主观意识就错了,本来就是假的,你太相信自己非要去证明是真的,太执着就容易犯错。另一点要明白,‘并不是有钱有身份的人收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要知道卖假货的人卖的当然是有钱的人。很多人相信专家,然而很多专家只是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一定的见解,未必有实践经验。要知道以前那个时代接触实物非常少,以当时的体系来说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才能拿到实物,所以拿到实物上手基本很困难。”

他继续说“古董行业容易买到假货的误区第一是我们总觉得别人傻,其实自己才是傻。因为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好比一个打扮像农村来的人,天天拿东西卖给我们,说刚挖出来的东西你要不要看一下?你就觉得他们很傻不知道东西的价值,然而你好好想想你觉得他们会傻吗?想象一下,挖一个墓下去把东西拿上来工钱都不够,还要大老远跑来卖给你几千块几万块,这可能吗?第二,爱听故事,譬如说台湾的圈子,人家告诉你当时国民党带出去很多啊!当时他是国民党里面的军官的后代啊!等等……你听信了故事,买到假货也是自然。”说罢他带我们参观了他的藏品,一边展示一边讲述了他曾经做过的一次试验“一件古玩它的艺术价值和它的工艺是对等的,所以才会有人追捧,然而却很多人不明白这点。有一次,我摆了几事件东西,有新的、好的、老的、坏的。朋友进来我就问他们觉得哪个漂亮,50个人中有49个人把那个真的挑出来说漂亮。但反过来我问你们觉得哪个是真的,就犯嘀咕了,他们会自我发挥想象觉得古董一定是稀奇古怪的,导致评判错误。古董行业不是水太深,而是腿不够长。”

谈起捐赠一事, 蔡铭超先生认为“会捐赠的藏家都是智者,因为藏品太多有时会成为一种负担。然而相比国内,国外的捐赠制度会严格很多,从管理到日常的养护需要投身大量的公共资源去维护,捐赠反而是在浪费社会资源。”

多年古玩市场经验:宁可贵买真,不可贱买假。

在古玩圈历来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古玩不打假,在买卖过程中,物品都会呈交给买家上手鉴别,买家自认为看准后才交易。老行当里的人要脸面,即使看走眼,事后也认栽。只会认为自己学艺不精,商家并没有强买强卖。而如今,经济形势大环境下,越发透明的古玩行业以及频频被爆的质疑事件,对于开门做生意的古董商而言有何影响?

一位不愿意提及姓名的资深古董商坦言,“现在的古玩行业太浮夸,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玩是小众的,在90年代喜欢古玩的人大多数是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类人。而现如今,层出不穷的藏家更多是为了古玩所带来经济效益,将古董当成股票来炒。做古玩必须是真心实意喜欢行当,肯下本钱、投注精力,而不是抱着发横财的心。目前的经济形势大家都不好做,古玩行业正处于调整期,但这对我们古董商而言反而是好事情,行业的重新洗牌、重新调整,假货商户逐渐浮出水面,更容易让有真实力的商户得到认可,行业也会更加的规范化。”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古玩行业同样如此,判断东西好坏拿到市场上,市场自会帮你鉴定。长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古董商对古玩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呢?这位古董商表示,“宁可贵买真,不可贱买假。”

80后新生代玩家看如今的古玩市场

现如今,越发市场化的古玩行业,逐渐被众人熟识。古玩已经不再只是老一辈玩家关起门来分享的行当,市场化催生出了不少新生代玩家。他们对于古玩的热衷更多的是在于其文化价值而不仅是经济效益,这对被逐渐“经济化”的古玩行业可谓是如沐春风,等待其深远的文化价值被再次唤醒。

80后古玩玩家张先生由于父亲在古玩圈,他跟着父亲接触各类古玩、玉器,耳濡目染。作为新生代古玩玩家,对古玩的理解和看待有自己的一套。与大多数80后不同的是,他每天出门身上都会配备好几块玉,闲暇时、喝茶间即会拿出来把玩,俨然成为朋友圈中比较个性的“另类80后。”对于古玩他认为“我们并不是拥有者,而是它们的守护者。我们的生命有限,古玩却能流传千古。”

而作为80后玩家他是怎么看待现如今的古玩市场呢?他表示,“有时候玩的就是一个心态。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把收藏当成买彩票,不去了解藏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辨别方式,一心想着淘宝捡漏,一味的追求古玩的经济价值,同时又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一知半解,容易导致上当受骗。古人说:兼听则明,‘只买不卖'的方式缺乏与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养在深闺无人知,难免闭门造车,真伪就无从谈起。许多藏家需要依靠专业人士为藏品掌眼(鉴定),而所谓专业人士若不具备真实的专业素养,难免会给藏家错误的引导,付出高昂的代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