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家住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何楼社区的孔庆松痴迷收藏酒瓶、古币、清钱等老物件20余年,6000余件藏品挤满了5间房屋。他从最初村民口中的“破烂大王”,如今却因收藏老物件而成为当地的名人,每隔几天都会有慕名而来的人花高价购买其藏品,但多半扫兴而归。孔庆松最大的愿望就是建立一座博物馆,让古物中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收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
孔庆松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因为家中兄弟姐们7人,他在很小时便担起了家中生活重担,上学读书是种奢求。“20多岁的时候,我只身一人来到河南郑州打工,工资微薄。”一次休班期间,孔庆松在郑州的街头闲逛时,突然被一收破烂的老头吸引住了,对方花好几块钱购买别人不用的酒瓶,这令他很纳闷,便前去找他唠嗑。
“他说,虽说这些瓶瓶罐罐现在不值钱,但以后难说。”孔庆松说,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别人眼中视为废物的酒瓶有潜藏的价值,却被这些奇形怪状的酒瓶形状吸引住了,可以说“一见钟情”。
从这时开始,只要有时间,孔庆松便会拿出一大半工资用来收购酒瓶。“期间,我也尝试收一些古钱币,但因为成本高,数量不多。”收藏之初,孔庆松只是将其作为业余爱好。而随着对自己收藏物件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入,他开始有些“痴迷”了。
“我从郑州回到家后,便把心思全用在了收藏上面。”只要有时间,孔庆松便会凑齐一部分资金,骑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收购酒瓶、古币、陶瓷等老物件,碰到喜欢的,即便是借钱也要买下来。
日积月累,孔庆松收购的酒瓶、古币、清钱、瓷器等物品已达6000余件,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挤满了5间房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收藏不到的。
23日上午,记者来到来到孔庆松的家中,就像置身于一个小型“博物馆”,水浒108将、八仙过海、八仙过海、花鸟禽兽……,凡是有空间的地方,都被摆上了各式各样、形造型迥异的酒瓶。此外,还有瓷器、木雕、摆件等也多不胜。
当记者问及,在这20多年的收藏时间中,其究竟花了多少钱?孔庆松思索一会,笑着说:“我也没仔细算过,但只要每次下乡去收购东西,兜里总要揣上五六百元,回来时,所剩无几。”孔庆松说,他收藏的物品绝大部分都是从废品收购点中淘来的。有时,所带的钱花完了,可遇到心仪的藏品时,因担心被他人买去,就先欠着。“所幸,我跟那些废品收购点的人熟识了,彼此比较信任。”他说。
孔庆松从事收藏已有20余年,期间也遇到不少尴尬。“每当我骑自行车准备下去收购时,邻居都会笑称, 破烂大王 又出去收破烂了。说实话,我当初也把自己当作拾破烂的。”孔庆松说,渐渐地,他也习惯了“破烂大王”这个称号。
近几年,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提高,以及孔庆松在酒瓶、清币等老物件收藏圈里知名度的提高,常常有人慕名而来,花高价购买其收购的藏品,都大部分都被他拒绝。交谈期间,孔庆松拿出一件木雕说,“这件藏品我当初花了几十元买的,不久前,有一个外地人张口出价6000元,我也没卖。”孔庆松告诉记者,他很少出售自己的藏品,只有在实在筹不到本钱下乡收购物品时,才不得不忍痛割爱。
建一座博物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他最大愿望
如今,孔庆松55岁,是三个女儿的父亲,6个孩子的外祖父,每天除了接孩子上下学,他还要抽出时间逛文化市场,走街串巷,需找自己心仪之物。“其中,我有两个外甥很喜欢跟我一同逛文化市场,并将我的一切藏品视为宝贝,不允许其他人乱动。”孔庆松笑着说,如今,他的一个8岁外甥在家中也设了一个货架,用来摆放他淘来的“宝贝”,还时常领着其同学观看。“总算有接班人啦。”孔庆松望着满屋子的藏品说。
虽然孔庆松没有上过学,但当提到自己的藏品时,他总能滔滔不绝。“在别人眼中,酒瓶可能就是盛酒的一种器皿。而在我收藏的这20多年中,我在酒瓶身上能感受到一种酒文化。”孔庆松说,每一个时代的酒器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酒文化,融合了当时的陶瓷、书画、酿造、雕刻等艺术门类,其记录的是一段历史,更是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集合体。
酒瓶上所承载的酒文化有很重的分量,酒本身只是一种液体,但放到酒瓶中,就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书法、绘画、雕塑、人物、动物、历史、政治、经济、军事……
面对装满5间房屋的藏品,孔庆松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建一个博物馆,将自己的藏品陈列其中,展现给更多的人,让酒瓶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