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二批FOF成立在即 货基配置比例大幅减少)
中融量化精选混合(FOF)4月底结束募集。这意味着,如无意外,首只第二批获准发行的FOF将于近日正式成立,这也将是公募基金市场上第7只公募FOF。然而与此同时,去年曾引起市场热议的首批公募FOF,如今却面临着一季度全部亏损的窘境。业内人士认为,FOF的优势在于平滑风险以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因此在刚刚过完半年建仓期的当下,要对首批FOF的业绩表现做一个判断还为时尚早,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验证。
首批FOF一季度收益告负
根据基金一季报,10只(分份额统计)首批公募FOF报告期内回报均为负,净值跌幅平均达1.37%,其中跌幅最大高达4.67%,另有两只FOF跌幅超过2.5%。
不过,从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表现看,截至5月2日,上述10只FOF中仅有3只累计净值增长为正,且涨幅不超过0.8%;其中跌幅最大的FOF自成立以来累计亏损7.11%。在第一批FOF中,华夏聚惠稳健目标(FOF)A目前业绩表现最佳,自去年11月3日成立以来,共获得0.78%的涨幅。
“当前首批FOF业绩表现不如预期,主要还是与市场行情有关。”华南某量化投资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她表示,这批基金在去年11月集中成立,随后市场就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1月股市大涨后随即又开始震荡回调,公募基金期间业绩普遍低于预期。
她提到,FOF的优势在于平滑风险以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因此在刚刚过完半年建仓期的当下,要对首批FOF的业绩表现做一个判断还为时尚早,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验证。
某市场人士分析,5只风险偏低的产品净值损失幅度总体偏小,风险偏高的产品则净值损失幅度偏大。“但数据显示,低风险类FOF在1月23日至2月9日的13个交易日里的平均净值损失幅度达3.04%,对比年报披露的持仓明细,截至2017年年底,上述FOF持有高风险基金比例约为4%,按照这一配置,在上述13个交易日净值损失应明显低于实际水平。这说明,上述FOF大概率在一月中上旬进行了高风险基金的追高买入。”他称。
货基配置比例减少
查阅第二批公募FOF的公开资料,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于首批FOF大比例买入货基,第二批FOF投资货基的比例被严格限制在总资产的5%以内。根据《招募说明书》,不管是4月3日发行的中融量化精选混合(FOF),还是4月16日发行的前海开源裕源(FOF),均提到“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5%”。
前海开源裕源(FOF)拟任基金经理苏辛表示,设立5%的货基配置边界,更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发挥资产配置能力,在权益投资上发力。与首批FOF相比,第二批FOF投资基金品种也将更为多样,回归资产配置本源。
事实上,不仅新发行FOF对货基的持有比例进行了限制,第一批FOF对于货基的“热情”也在逐渐消退。
根据2017年年报,有数据统计的两只FOF持有货基的比例分别为基金资产的77.94%和78.66%;而根据今年的一季报,上述两只FOF的前十大重仓基金中,货基持有比例仅为基金资产的38.68%和26.90%,虽仍远远高于5%,但持有比例已有了明显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变化或许暗示着市场投资偏好的改变。同时,鉴于前期管理层对于货基的监管趋严,或许可以初步判断,未来的公募FOF将较少配置货基。他指出,从专业化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将会给公募FOF的投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股债双杀的市场背景下,FOF组合可能会像股票基金一样难以控制风险,不过历史上发生股债双杀的情况并不多见。
好FOF从选基开始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数量为4913只,若按照不同份额分别统计,则基金数量已高达7265只。而与此同时,A股市场仅有3513家上市公司,单从数量来看,选基难度明显高于选股。
苏辛指出,相比于国外市场,国内基金经理流动较为频繁、较难跟踪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因此挑选基金需要长期且慎重的连续考察。据她透露,一只基金要进入核心标的池,通常需要研究员跟踪至少一个季度甚至一年以上,经过重重筛选,最终能进入核心池的基金数量不会超过50只。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FOF投资团队普遍偏向量化研究,在基金主观研究的重视度尚有待提升。“FOF基金经理最好具有基金研究经历,深厚的基金研究功底非常有助于基金经理进行投资决策。”该人士提到。
苏辛还表示,我国的基金市场距离成熟阶段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但这同时也是FOF发展的良机。“比如当前我国基金经理普遍存在变更频繁、业绩不稳定、‘一拖多’等问题,导致普通投资者很难从海量标的中选出好基金。此时FOF就是一个很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方式。”她指出,中国投资者普遍风险偏好较低,难以承受亏损,经常高买低卖,FOF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培养投资者的中长期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