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理财聚焦 - 正文

多只债券基金变更国债期货投资策略 20只占比不足5%

来源:证券时报 2018-11-22 09:54:0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多只债券基金变更“国债期货”投资策略)

 随着债市波动加大,债市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抬升。近日多只债基发布公告调整基金投资范围,并变更国债期货投资策略。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债基投资上有替代性对冲方案、对冲有特定限制、系统建设成本高企等原因,国债期货投资策略在债基投资中应用并不广泛,但对于部分量化对冲FOF,持有多头或规模较大的债券指数型基金,基金规模大、久期长、难以较快增减仓的债券型基金都具有国债期货投资策略的风险管理需求,预计未来这一策略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大。

    多只债基变更

    “国债期货”投资策略

    11月21日鹏华基金发布公告称,鹏华丰茂、鹏华丰达、鹏华丰惠等3只债券型基金拟悉数调整投资范围,新纳入“国债期货”为投资范围。相应的,“国债期货投资策略”也新增为基金投资策略。

    所谓国债期货投资策略,是指为有效控制债券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基金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以套期保值为目的,适度运用国债期货提高投资组合的运作效率。具体在国债期货投资时,基金将首先分析国债期货各合约价格与最便宜可交割券的关系,选择定价合理的国债期货合约,其次考虑国债期货各合约的流动性情况,最终确定与现货组合的合适匹配,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

    北京一位期货从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期货投资者和量化对冲投资策略资金的增长,国债期货合约的流动性日益趋好,同时具备交易成本低、杠杆操作等特点,实际上对提高基金产品投资组合运作效率,有效管理市场风险有积极作用。

    “国债期货投资策略主要针对的是高波动债市的对冲策略,也是债基的风险管理需求。”北京一位绩优债基经理称,对于此前的老债基,多数并没有把国债期货纳入投资范围,现在发行的新产品多数将此品种纳入了,近年来债市波动加大,纳入此策略对管理债市投资风险将增加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

    不过招商招景纯债基金在同日发布公告称,将“国债期货”剔除出投资范围,投资策略中也删除了“国债期货投资策略”的字样。

    20只债基配置国债期货

    占比不足5%

    目前已经有424只债券型基金将国债期货纳入投资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仅有20只债基实际投资了国债期货品种,真正运用了这一策略的基金比例不足5%。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仅有嘉实、南方、鹏扬等7家公募机构旗下20只债券型基金资产配置中包含有期货组合。其中,10年期国债期货买单持仓量为718手,合约市值为6.81亿元;卖单持仓量为26手,合约市值为2465.06万元;5年期国债期货买单持仓量为9手,合约市值为880.11万元,卖单为90手,合约市值为8801.1万元;2年期国债期货卖单持仓量为72手,合约市值为1.43亿元。

    而从国债期货品种在期货市场的占比来看,这一投资品种也相对式微。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公示数据,今年1月-10月,国债期货累计成交总额为8.35亿元,成交额在中金所占比为40.91%,但在整个期货市场占比为4.87%,比去年同期还降低了2.69个百分点。从基金类型看,混合二级债基、中长期纯债基金是持有期货组合的两大基金类型,两大类基金各占据半壁江山,其它细分类型的债基并没有使用这一策略。

    谈及公募运用国债期货投资策略较少的原因,北京上述绩优债基经理分析:一是债基经理对这一策略没有培养起使用习惯,针对债市风险管理,主动管理债基完全可以通过增减仓等替代性方案直接规避掉个券的投资风险;二是公募使用国债期货对冲有一定限制,只能使用对冲策略,不得获利,这类要求也限制了工具使用的广泛性;第三,期货投资的系统建设成本也很高,如果在恒生系统增加期货交易模块,机构投入成本会很高。

    “如果是普通股票系统增加新业务,新增费用一般是三、五十万,而期货模块需要花费二、三百万,这对对冲需求不大、并且有调仓等替代性方案的中小公司而言,国债期货的策略应用自然会少一些。”该债基经理认为,随着未来公募的大发展,各项基础信息系统的完善以及各类型策略的充分运用,预计国债期货的投资策略的应用范围还会继续增加。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