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产品动态 - 正文

前11月清盘基金数为历年两倍多 公募基金陷入清盘潮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11-28 10:47: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前11月清盘基金数为历年两倍多 公募基金陷“清盘潮”)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加速。统计显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以来已有577只基金清盘(A/B/C类分开统计,下同),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以往19年里246只清盘公募基金总数的2倍。

    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成为清盘基金的“重灾区”。数据显示,市场上目前仍有1003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未来还将有更多基金选择清盘。业内人士表示,基金清盘并不是坏事,基金清盘就是基金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总体来看,清盘有利于行业发展,未来基金清盘会呈常态化。

    基金清盘倍增

    2014年,汇添富基金旗下汇添富28天理财成为业内首只主动清盘的基金,这也拉开了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清盘的序幕。统计显示,2014年共有6只基金清盘,2015年和2016年清盘的基金数量分别是55只和35只。2017年,公募基金清盘加速,全年清盘的基金数量达到150只,超过前几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

    进入2018年后,公募基金清盘加速的趋势还在延续,截至11月27日,已有577只基金清盘,这一数据已经超过公募基金行业过去19年里246只清盘基金数量的两倍。

    在今年清盘的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达到320只,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债券型基金,清盘数量达到192只;股票型基金、货币基金、QDII基金、另类投资基金的清盘数量分别为44只、15只、5只和1只。

    华宝证券表示,今年以来基金清盘集体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市场遇冷,基金产品收益率较低而导致赎回量增加,规模缩水至清盘线;第二,由于监管趋严,委外资金撤离,迫使大量因委外而生的基金清盘。

    迷你基金持续增加

    规模不足成为不少清盘基金的共同点。记者统计发现,11月清盘的40只基金中,仅有7只基金资产净值超过5000万元,33只清盘基金资产净值均不足5000万元。

    根据相关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则基金管理人在经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去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也提到,若迷你基金数量较多或者超期未募基金超过一定比例,则将影响公司后续产品申报。因此,一些基金公司选择清盘迷你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市场上仍有1003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其中219只基金规模甚至不足1000万元,未来或还将有更多迷你基金选择清盘。

    记者也注意到,保本基金则是规模较大基金清盘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下发《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相关类型基金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不符合要求的则应转为其他类型基金或予以清算。统计显示,今年清盘时规模超过5亿份的基金共有6只,其中有3只为保本基金。

    基金清盘将常态化

    基金清盘已经从行业内谈之色变逐渐变得可以接受。“以前会觉得基金清盘是一件非常不能接受的事,公司会尽最大努力保住一只基金,但现在随着行业内清盘基金数量的增加,大家也逐渐接受了。”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清盘是坏事吗?不一定。”德邦基金FOF负责人王群航认为,每一只基金的清盘,都会让相关的基金公司痛定思痛,做好总结,一方面要杜绝原先的错误;另一方面,清理负担,集中精力做好未来的工作。因此,总体来看,清盘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盈米基金分析师陈思贤也表示,基金清盘加速的情况,其实正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占用市场资源但又不能得到投资者认同的基金,确实应该尽快调整或者终止,这样才有利于行业中资源运用效率的提升。”

    陈思贤认为,基金清盘有很多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行,基金发行变得容易,基金公司不用费力坚守那些表现不佳、规模不达标的产品。尤其是大量的同质化产品被发行出来,优胜劣汰,分化严重就很正常,以后基金清盘会更加常态化。

    此外,众禄基金资产配置研究院表示,私募基金清盘数量也呈增加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有4322只私募产品被清盘。“行业也应该思考清盘线的设立对于私募基金是否合理。清盘线能够保护期初投资者,却不能保护后来‘上车’的投资者,因为当基金净值已经升高许多之后,即使发生较大规模的回撤,基金净值依然不会达到清盘线,但投资者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