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琦作品
张乾琦,玛格南唯一的华人摄影师,1961 年出生于台湾,1995 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2001 年成为正式成员。1999 年,他获得著名的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基金,美国NPPA 年度摄影师,获奖作品表现的是纽约唐人街非法移民的生活。
疏离与联系,是其作品的主题。张乾琦着力探索人与人间的纽带关系,追根溯源,这与摄影师早年的移民经历有关。
文 / 布鲁斯 戴维逊(Bruce Davidson) 译/ 丁晓蕾
我是在一次小晚宴上认识张乾琦的,这场晚宴是为了庆祝他成为《纽约时报》的摄影师。他站在那里,镇定、安静、机警,就像一个摄影界的弥勒佛,只是没有大肚子。晚宴在唐人街的一个没有电梯的公寓楼里举办。
乾琦在纽约的唐人街探索文化的差异和居住在那里的人,他的“唐人街”计划既是抒情的,又是诗意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有些人会因为自己是非法移民或者怀着对外来者的怀疑,又或者因为某些信仰的关系而拒绝拍摄。我总是回想起他的一幅照片,三伏天里,一个男人坐在廉价旅馆的太平梯上,穿着内裤坐在高处,下面是拥挤的街道,他想在那儿呼吸点新鲜空气,感受这属于他一个人的自由时刻。真想知道张乾琦是怎么进入这间酒店取得居住者的信任。乾琦似乎总是与疏离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台湾精神病院病人肖像系列里,他使用水平视角拍摄了一组被绳子拴在一起,以至于他们谁都无法自由行走,只能排队而行的病患。在威尼斯双年展和其他的一些展览上,他把这些照片放成真人大小。张乾琦在这件作品里提出了隔离、孤立的概念。这些照片让观众与照片中大胆的影像,形成一种有力量的对抗。
张乾琦对包办婚姻的陈腐和弊端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天真的越南乡下姑娘嫁给了比她们老很多的台湾中年男子,这种婚姻给张乾琦的探索蒙上了不协调和绝望的色彩。
张乾琦的内在视角超越了今天媒体的热门领域。在他的照片里,没有当今媒体中的那种快餐式新闻图片。他总是找些敏感、困难、不起眼的主题来做,并用一种热情、敏锐、深刻的视角来表现它们。 我们肯定能从他那里学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