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创业故事 - 正文

李嘉诚正式分家 长子身家超父亲:揭秘发家史

来源:证券时报网媒体 2012-07-20 16:47: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后继“无人”

在毕业后,两兄弟虽然都进入了李嘉诚的公司,但事业之路已经注定了不同。

李泽楷进入了和记黄埔,李泽钜则到了长江集团。李泽楷到公司后,谦虚谨慎的态度,让他牢牢掌握了长实最基础的东西,一步步做到了高层。而且因为温哥华世博旧址开发工程的成功,李泽钜在家族企业中奠定了扎实的根基。这样,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李泽钜便被长实集团董事局任命为董事副总经理。

也就是在同年,李泽楷则成为了和记黄埔的副主席。

本来一切很顺应李嘉诚的设想,两个儿子分管企业里的两大板块,正在逐渐成为自己的有力臂膀。这时候的李泽楷却奏出了“不和谐”声音,选择了“自立门户”,依靠自己的计算机专业和兴趣,创立了盈科拓展集团。

不过有道是虎父无犬子,李泽楷的盈科拓展发展得相当迅速,不但获得了香港硅谷“数码港”的合作开发权,还吞掉了号称“巨无霸”的香港电讯。

1999年盈科拓展上市,10个月市值居然达到近6000亿的港币,李泽楷的名字开始更多的为人所知。

然而电子数码的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盈科的市场一度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困境,而且背上了巨额的债务。2000年开始,盈科集团开始大幅亏损,亏损面积越来越大,股价随之下跌,一直跌到现在的不到3港元。

眼看儿子艰难,李嘉诚赶紧施以援手。2006年的时候想通过收购来解决爱子困境。没想到却被李泽楷非常干脆地拒绝。李泽楷一意孤行,在自己造就的局里越陷越深,甚至在2010年的时候还因为涉嫌电讯盈科私有化操纵股价,遭受了香港警方的调查。同时沾染娱乐圈,和梁洛施的感情纠葛,更是李泽楷成为社会各界经久不息的话题人物。

1996年,李泽钜曾遭绑匪绑架,李嘉诚低调处理,给绑匪10亿港币换回儿子,李泽钜回家后第二天即到公司上班。因此,比起哥哥李泽钜的低调和沉稳,弟弟李泽楷则展示了更多叛逆不驯的自我。

所谓知子莫若父。李嘉诚针对两个儿子的不同脾性,通过长期考虑,才做出了这样的家产分割清单,这份清单,也成为了其他企业各个角度学习的一个典范。

一位长江实业的老员工说,李泽钜沉稳有余,开拓不足;李泽楷冲劲十足,却不擅守,都没有把父亲李嘉诚在商业上无与伦比的天赋很好继承下来。

因此,困扰李嘉诚的,从来不是分产,而是继产。

分产=再创业

长子李泽钜获得其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属于李氏家族的“守业人”;父亲宣布会全力帮助收购心仪公司的分产方案,对于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全球收购的李泽楷来说,也非常合时宜。

如此周全,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是富豪帝王李嘉诚也无法例外。

然而,即使如此,面对李嘉诚的后继“无人”,我们依然有一些遗憾。正如开篇所说的,中国只有一个李嘉诚。他身上所蕴含的那种精神,可以感染人,却无法通过下一代传承。

企业分家和传承,其实重点并不在资产,有形的资产毕竟是死的,理论上讲怎样都能经过协调分好的。然而分产和传承的问题更在于如何继承一种天赋、责任和精神。

因为分产并不是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另一轮的新开始。

上一代把开拓进取的接力棒传到下一代的那刻起,分产,即意味着二次创业。而创业的排他性,注定了这是一种无法实际传承的能力。

有人说,李嘉诚最大的天赋就是“能一眼看到事物的发展方向”。

所以,当香港多数企业分产还停留在“物”的层面时,李嘉诚已经开始试图让家族的后人们明白分产和传承的真正意义。

从这一点上看,虽然李嘉诚常在公开场合对沉稳踏实的长子李泽钜赞赏有加,其实深层次上更像他的,是李泽楷,永远对世界有着好奇的探索和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让事业真正延续下去。正如常挂在李嘉诚口边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会。基金有自己的生命,无论分产后大儿子和二儿子如何进行属于他们的“二次创业”,起码“第三个儿子”,永远不会让李嘉诚失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