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向观众开放的慈宁宫花园明清建筑基址考古现场
龙袍与袈裟:从未颠倒过的位序
从雨花阁往北,迈入昭福门,便是宝华殿前小广场。这里是清宫举办大型佛事活动的场地,其中最主要的活动是一年一度的“送岁”“跳布扎”。
清代翰林院编修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中记载了这些佛事的情景:“腊八日中正殿下之左设小金殿(黄毡圆帐房也),圣驾御焉。御前大臣左右侍。众喇嘛于殿下唪经。达赖喇嘛、章嘉呼图克图至圣驾前拂拭衣冠,申祓除之义,佛事毕乃散,谓之‘洞黎’,清语吉祥也,俗谓之‘送岁’”。
关于“跳布扎”,吴振棫在丛录中写道:“十二廿九日或廿七、八等日,中正殿前殿设供献,并设冠袍带履诸物,圣驾御小金殿。喇嘛一百八十四人手执五色纸旗,旋转唪护法经。又有喇嘛扮二十八宿神及十二生相,又扮一鹿,众神获而分之,当是‘得禄’之意。殿侧束草为偶,佛事毕,众喇嘛以草偶出,至神武门送之,盖即古者‘大傩逐厉’之义,清语谓之‘跳布扎’,俗谓之‘打鬼’”。
“在这个宫廷最高规格佛事活动中,清帝与漠北蒙古的大喇嘛哲布尊丹巴、漠南蒙古的章嘉国师、西藏达赖或班禅的使者并坐。”罗文华介绍说,“在这里,皇权明显凌驾于神权之上。同时,皇帝又把自己扮成一位佛教信徒,而这些喇嘛则把皇帝的亲自出席作为最大的恩宠,莫不以有幸参加为荣。”